共有5条记录,有5人参与

张灿 2022-08-05 17:54

<p>我认为进行教学设计时必须深入了解学生。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教学设计首先要关注、了解学生是否已经掌握了与要学习的新知识有关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学生是否已经掌握或部分掌握了教学目标中要求学会的知识和技能,有多少人掌握,掌握的程度怎样。只有准确了解学生的学习现状,才能确定哪些知识重点进行辅导,哪些知识可以略讲或不讲,从而抓准,教学的真实起点,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实际教学环节。充分了解学生,是影响学习性知识的重要因素。</p><p>例如:学生在学习—年级“‘百以内不进位加法”时,许多学生在学习之前,都能正确算出答案,一些学生还能把算理清楚地表达出来。如果还按照教材安排的起点去设计教学计划,学生就会“吃不饱”。所以了解学生,进行适当的取舍,能有效的提高教与学的课堂效率。</p><p><br/></p>

回复(0)

雷炳立 2022-08-04 21:22

<p><span style="color: rgb(51, 51, 51); font-family: &quot;Microsoft YaHei&quot;, sans-serif; font-size: 16px; background-color: rgb(255, 255, 255);">我觉得在教师浏览单元模块时,首先要全面了解教学内容,然后最重要的一点是抓住本单元的重点内容,不要盲目笼统地教学,而是要在整体中突出重点,一针见血。</span></p>

回复(0)

彭善红 2022-08-02 07:29

我认为首先要确定教学目标,把握教学内容。制定单元教学目标,实际上是为单元教学定方向。根据数学学科特点,正确处理好整体与部分,知识与能力的关系。第二要抓关键,教给学生方法。要弄清该单元所涉及知识在新旧,难易相互制约方面有哪些联系。拿出3-5分钟时间对旧知识复习,教学重难点放中心位置

回复(0)

陈兴保 2022-08-01 11:22

<p>主题单元式教学从整体出发,可以使教学的各个方面得到有机的合理的调配。体现教学中教学方式、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等的最大优化的组合,避免知识讲解的无效重复,提高教学效率。能较好地培养学生多维思维能力。例如,《多边形面积的计算》是在学习了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和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认识的基础上学习的,又是学习组合图形面积和圆面积的基础。这些知识,其探究的过程与方式都是相通的,渗透的数学思想方法都是一致的,这就为我们对数学内容进行整合提供可能。在教学过程中,把利用方格探究长方形面积的方法迁移到平行四边形和不规则图形面积计算的探究学习中,整合为一节课学习;通过动手操作、图形转换,渗透转化思想对平行四边形面积进行充分探究之后,学生进一步理解了图形面积公式推导的过程和方法,我们就可以提出思考: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计算又以什么方法和策略进行研究呢?从而又把这两节整合为一节课(根据学生学情而定),或把梯形面积与组合图形的面积进行整合。这个可以节省单元授课时间,腾出时间进行拓展练习与运用。</p>

回复(0)

潘丽 2022-07-31 11:23

<p><span style="color: rgb(51, 51, 51); font-family: &quot;Microsoft YaHei&quot;, sans-serif; font-size: 16px; background-color: rgb(255, 255, 255);">我觉得在教师浏览单元模块时,首先要全面了解教学内容,然后最重要的一点是抓住本单元的重点内容,不要盲目笼统地教学,而是要在整体中突出重点,一针见血。这样可以避免数学教学环节的时间浪费、泛泛而谈的现象,抓重点式的教学方法对于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也有着重大影响。例如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中第八单元“认识分数”,其中包括了分数的含义、分子和分母的含义、分数的用途等一系列与分数有关的内容。教师在备课中,可以“择其重去其轻”,例如对于本单元的分数学习而言,“分数的来历和背景”、“分数的用途”等方面的介绍就可以用尽可能少的时间来给学生解释,而“分数的表示”和“分数的意义”的问题就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学习。比如“5/8”这个分数可以形象地用实际例子来给学生说明:一个小组有8名同学,其中有5个男生。这5个男生和8名学生的关系就可以用5/8表示,其中5代表分子,8代表分母。通俗易懂的例子给学生讲解了分数的意义,抓住了单元中的重点部分,也加强了学生对数学概念——分数的理解。</span></p>

回复(0)

共 5 条记录 <上一页 1 下一页 > 跳转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