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有1条记录,有1人参与

陈少连 2016-12-23 09:51

<p style="text-align:left;color:#323232;text-indent:0px;vertical-align:baseline;background-color:#FFFFFF;"> <span style="font-size:16px;">低年级学生的思维能力比较低,因此,我们要根据学生的特点,设计富有情趣和意义的教学活动,创设良好的教学情景,使学生切实体验到身边有数学,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span> </p> <p style="text-align:left;color:#323232;text-indent:0px;vertical-align:baseline;background-color:#FFFFFF;"> <span style="font-size:16px;">&nbsp;&nbsp;&nbsp;&nbsp;&nbsp; 我们都知道,课程的实施要“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在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呢?<br />    <strong>一、从现实生活中引出数学问题</strong><br />    &nbsp;数学教学不仅要求教师选择数学问题的素材要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而且要求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使生活材料数学化,数学教学生活化,从而加强学生学习数学的目的性,增强学习数学的趣味性.<br />   有些学生之所以不会解决数学问题,是由于学生们根本不理解题目的意思. 如果让学生置身于一个现实生活情境中去解决问题,要比看文字解决问题形象明朗得多. 所以在解决问题教学中,立足于生活创设情境,不仅使学生更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而且有利于他们融入情境理解题意、分析数量关系,这可真的是事半功倍.<br />   <span class="Apple-converted-space">&nbsp;</span><strong>二、巧用图解分析数学问题</strong><br />   “图文并茂、形式多样、富于趣味、可读性强,符合低年级儿童的认知特点”是现行小学低年级数学课本的特色之一,如何充分利用和发挥课本中插图的教育功能,提高教学质量是一个很值得我们大家思考的问题. 对于低年级的数学教学我们为了分析题意用到的图解主要有实物图和线段图. 虽然实物图和线段图都有同样的直观性,但是线段图毕竟比实物图高一个层次. 因此在一年级主要用实物图,到了二年级就开始采用线段图了. 从思维学的角度来分析,小学数学中的演示具有形象直观的特征,常常可以作为思维的支撑点,使抽象的研究对象形象化、具体化,便于认识隐蔽在事物深层的本质和规律. 因此,用图解策略探索解题方法,总是和形象思维结合在一块,从题目的实际出发,通过联想、想象和猜想,构造出便于沟通题目内部联系的实物图和线段图.<br />   线段图是小学数学解题常用的辅助工具. 运用线段图分解应用题的条件、问题和数量关系,提示解题思路和方法. 如例题:扫地的有7人,擦桌椅的人数是扫地的2 倍,我们把7作为一段线段,那么7的2倍就是两段线段. 在分析题目时运用了线段图. 通过画线段图,学生能更好地理解题意,就会使复杂的条件简单化、隐蔽的关系明朗化、抽象的概念具体化,从而使学生找到解决问题的正确办法.<br />  &nbsp; 从上述的例子可以看出,运用图解策略解题,最根本的是要根据题目的特点,构造一个便于表达题中数量关系的图. 这样有助于简化推理和计算过程,启迪解题思路,从数和形的结合上发展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br />   <span class="Apple-converted-space">&nbsp;</span><strong>三、说题意理解数学问题中的数量关系</strong><br />   &nbsp; 在教学实践中,不少老师只强调“怎样解题”,而忽视了“如何说题意”. 看似这是重视解题,实则这是忽略解题能力的培养. 由于缺少对解题的思维习惯、思维品质的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只囿于题海战术、死记硬背的机械记忆中,这与当前的素质教育格格不入. 在解决问题的教学中,通过让学生叙述题意,既利于促进学生理解题意,弄清题目中的数量关系,又利于学生数学语言的积累,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对应用题的教学十分有利.<br />    对于低年级的小朋友,教师首先得设计好恰当的问题,一步一步地启发学生分析问题,寻求答案,然后再引导学生将答案串联起来,使思维条理化. 在刚开始的教学中,如果让他们自己说,就会出现一会说这里,一会说那里,一会说条件,一会提问题的情况.<br />    在读题、划题的基础上,要培养学生会说题意的习惯. 这样不但能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而且更主要的是能养成审题习惯,从而能够理解数学问题中的数量关系,这样学生就能轻松而又准确地解决数学问题了.<br />   &nbsp;<span class="Apple-converted-space">&nbsp;</span><strong>四、用多种方法解决数学问题</strong><br />    在低年级的解决问题教学中,通过方法多样性来培养学生的思维,是当今数学教学中提倡的一个理念. 它需要教师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课堂中留给学生多一点时间和空间去思考,促使学生“用”数学. 为此,我们应该给学生提供更多的自主学习的机会,大胆的放手,将自己放在一个组织者、参与者的位置,与学生共同学习,自由放飞孩子的思想,让他们结合自己的经验、生活,主动探究解决数学问题的策略,寻求解决数学问题方法的多样性.<br />    在解决问题的教学中,老师应提倡解法的多样化,调动每名学生的积极性,不要试图追求让每名学生都达到或获得同样的思维层次、习惯和模式,应鼓励学生大胆的尝试、猜测.<br />   <span class="Apple-converted-space">&nbsp;</span><strong>五、提出问题去深化数学问题</strong><br />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要求学生能够发现、提出问题,这样才能加深学生对数学问题的理性认识,并让学生能更科学快捷地解决数学问题. 爱因斯坦认为,提出一个问题往往要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爱提问题的人,往往是积极思考,富有创造力的人. 因为解决问题仅仅是一个数学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待旧问题都需要有创造性和想象能力,标志着科学的进步.<br />    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图片、对话、活动等多种形式,把数学知识融于学生喜爱的情境之中,激发学生的兴趣,启发学生的思维,从而激起学生提出数学问题的欲望,并且更好地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鼓励学生大胆提问,引导学生动脑思考,更能引起学生的共鸣,进而促使学生自己解决问题,真正成为知识的发现者、探索者. 这样的教学,问题从现实生活中引出,让学生自己体会了利用图解分析数学问题;让学生自己感悟到通过说题意理解数学问题中的数量关系;让学生自己讨论得出解决数学问题的多样性;应用让学生自己经历了提出问题、深化数学问题的过程,充分调动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使学生愿意学数学,相信自己能够学好数学,体会到学习数学的快乐和成功. 在转变学习方式的同时,培养了学生应用知识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发展了学生的数学意识.</span> </p> <br class="Apple-interchange-newline" />

回复(0)

共 1 条记录 <上一页 1 下一页 > 跳转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