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有303条记录,有160人参与

余美琴 2016-11-28 20:23

我把这本书送给了老师们,反复阅读,感悟很深!他教育我们教师不要让学生害怕教室,害怕学习。他教我们如何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如何陪伴学生,做学生的榜样!一本耐读的书。

回复(0)

张春晖 2016-11-28 15:09

雷夫老师用一年的时间创造了改变学生一生的奇迹。书中处处传递给我们雷夫作为老师的信念:“要达到真正的卓越是要做出牺牲的,需要从错误中汲取教训的同时付出巨大的努力。毕竟,教育无捷径。”

回复(0)

张春晖 2016-11-28 15:08

这两本书都读过,感触特别深,教师要用爱去教育学生,教师要有自己的教育信念,教学机智是随着自己教育经验的增加而积累的,当然看书也可以得到很多启发!

回复(0)

张春晖 2016-11-28 15:08

读书是一个终身的学习过程,通过读书,我们可以收获知识、结识朋友、开阔视野,还能提高自我的层次

回复(0)

张春晖 2016-11-28 15:08

阅读真正改变的,是一个人的气韵。更具象的和实际的,是改变一个人的心智结构。不阅读,是一个人,阅读了很多书,则又会变成另一个人。阅读是通过改变一个人的根本心智,并驱动他去走向另一番人生,如果是增益自身修为的阅读,那么显然这个变现,即是脱胎换骨本身

回复(0)

张春晖 2016-11-28 15:07

二、寻找第六阶段。 雷夫老师把劳伦斯·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六阶段”的观点导入任教的班级,使“六阶段”成为凝聚全班的粘着剂,引导学生学业和人格的成长。这“道德发展六阶段”仔细研究是很有借鉴意义的。 第一阶段:我不想惹麻烦。从踏进校门的那一刻起,大多数的孩子就开始接受第一阶段的思考训练,一切行为几乎都以“不惹麻烦”为原则。“安静,老师来了!”孩子们紧张地彼此告诫。他们做作业是为了不惹麻烦,他们排好队是为了让老师高兴,在课堂上安静地听讲是为了赢得老师的宠爱。而为人父母、为人师长的我们,总是威胁说“不乖就要你们好看”,或是“等你爸回来,你就倒大霉了。”这种思维不断地被强化着。但是,这样教小孩是以恐惧为基础,而我们要孩子们有良好行为表现的最终目的,是让他们相信这么做是对的,不是因为害怕惩罚才去做。 雷夫老师在上课的第一天就开始和孩子们建立伙伴关系。他会先请孩子们信任他,同时承诺对他们的信任,让孩子们把第一阶段的思维抛在脑后。雷夫老师强调的是首要动机的正确引导,对孩子们的一生将有很大影响。

回复(0)

王军 2016-11-28 13:53

学习了

回复(0)

邓小玉 2016-11-28 11:32

读着这本书,我的内心还是翻腾起不小的“浪花”:雷夫老师是一个敢讲真话、有智慧、充满爱心的老师。在《第56号教室的奇迹》一书封面的醒目处写着“让孩子变成爱学习的天使”。我想这几个字其实是概括了雷夫老师的教育理想,或者说是折射出了雷夫老师教育追求。“让孩子变成爱学习的天使”,说来简单,做起来并不容易。

回复(0)

成学进 2016-11-28 00:05

这本书我认真读过,被震撼了。

回复(1)

金霓 2016-11-27 21:59

读书学习,提升自己。

回复(0)

王二虎 2016-11-27 19:40

其实品德的培养是第一位的。

回复(0)

姚斌 2016-11-27 13:21

雷夫虽然也是一名普通教师,但不曾放弃自己的梦想。

回复(0)

周丹 2016-11-27 10:15

很早以前就自己买了这本书。感觉中国的老师,尤其是语文老师兼职班主任的,很难有自己真正的教育教学模式,总是被打断,总是被干扰。分心的事情太多,占用时间精力的事情太多。比如好好的阅读课,一个全校大扫除就可以干掉。唉!

回复(0)

邓玉霞 2016-11-26 21:37

创造教育奇迹的雷夫也层是一名普通教师,在教育中也曾有无奈,但不曾放弃。

回复(0)

王燕 2016-11-26 19:25

<span style="color:#333333;font-family:微软雅黑;line-height:24px;background-color:#FFFFFF;">阅读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总有一天它会在某个瞬间让你明了曾经的阅读意义非凡。</span>

回复(0)

共 240 条记录 <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 跳转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