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有5条记录,有5人参与

俞文婵 2017-10-17 10:33

这里楼主提问的开展主题活动前的准备,我理解为开展班本主题的前的准备工作。一般我们在确立开展主题活动时,主题的由来应该从孩子中来,从孩子的需要来确定是否需要开展相应的主题活动。例如,我班的孩子在雨后的操场上发现了一条蚯蚓,对蚯蚓的好奇引发了他们学习的欲望,因此 ,我们为了摸清孩子对蚯蚓的了解程度,我们制定了主题开展前的调查问卷,孩子在回答调查问卷的过程中,也和爸爸妈妈一起查阅了资料,对蚯蚓的习性有了初步的了解。然后再进行主题探究活动,这样,孩子们的学习兴趣持续保持,他们是学习的主人,自主性和参与性就能完全体现。

回复(0)

杨菊英 2017-10-13 14:19

<span style="color:#333333;font-family:微软雅黑;line-height:26px;background-color:#FFFFFF;">非常赞同主题活动的素材不是教师事先全部安排好,而是根据幼儿的需要不断生成这一观点,主题活动的来源也应该来自于幼儿生活,发现幼儿的需求,从而生成幼儿愿意参与的课程。</span>

回复(0)

虞舜敏 2017-10-12 19:13

《指南》:内容的选择既要符合幼儿的现有水平,又有一定的挑战性。主题应有利于发展幼儿的兴趣,来源幼儿的生活,能促使幼儿愉快学习的。但教师可以去调整、去补充,去根据特定的需要灵活组织实施。可以事先和家长沟通,了解孩子们热点的话题,教师进行归类,互相借鉴整合,使主题内容更为丰富。

回复(0)

闫蕾 2017-10-12 09:46

选材要从孩子的兴趣出发、要符合五大领域教育目标和要求,同时要符合当地实际和季节特点。选题一旦确定,首先应该考虑的的是主题活动的实施框架,这个框架教师可以引导孩子一起讨论、架构,然后就很容易找出切入点和开展的步骤了。

回复(0)

虞潇潇 2017-10-12 08:06

<p> 主题活动的素材不是教师事先全部安排好,而是根据幼儿的需要不断生成。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实际发展水平,面向全体幼儿的综合发展需求,教师有选择性地设计好主题活动的具体计划与实施策略等。在幼儿活动的过程中,结合实际发展情况,做出适当的调整,最大限度地满足幼儿的需求。 </p>

回复(0)

共 5 条记录 <上一页 1 下一页 > 跳转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