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有10条记录,有6人参与

吴青娥 2016-11-17 16:16

<p> 赞同 </p>

回复(0)

陈政宏 2016-09-30 09:27

值得借鉴

回复(1)

唐国欢 2016-09-29 09:29

受益匪浅。

回复(1)

廖集钰 2016-09-28 15:33

读完了,收获大大的。

回复(1)

梁碧清 2016-09-28 15:18

一、正确看待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是教师自觉地对已有的教学事件进行的审视、梳理、再认识和再思考的过程。 它需要教师的自觉坚持主动维持需要教师思想意识层面的认同行为实践层面的落实 而不只是口头的宣讲或者是胡乱应付;它需要教师在思想观念方面予以充分的重视才不 会将教学反思视为额外的负担而敷衍了事凑合完成;才不会使教学反思流于形式浮于表 层。每位教师都应该清醒认识到进行教学反思能够充分激发自己的教学积极性和创造性有 助于教师逐步培养和发展自己对教学实践的判断、思考和分析能力从而为进一步深化自己 的实践性知识直至形成比较系统的教育教学理论提供机会和条件。教师明确有效的教学反 思对于自身社会道德水准、精神品质和人文内涵的提升都是大有裨益的是帮助教师从感性 走向理性从无序走向有序从教书者走向教学者、研究者的阶梯。 二、加强教育教学理论学习 要做到反思意识的觉醒、能力的增强教师在日常教学中除了要愿意反思主动思考外还应多多学习和接受相关的理论思想来做指导。理论学习有助于提升教师的思想观念、 思维模式、理论和实践水平使教师登高远望高屋建领时刻指导与反思自己的教育实践 激发教师的思维活力和对教育问题的批判。教师也只有不断学习汲取教育教学的理论源泉、 勤于思考探索才能够从教学工作的低层次、浅水平、多重复的樊笼中走出来才能有效克 服职业倦怠所产生的负面影响。教师只有将实践中反映出来的问题上升到理论层面加以剖 析才能开阔视野、从“怎样教”的小圈子里跳出来不但“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 才能够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观念、工作方式、教学策略、研究方法等诸多宏观、微观的问题进 行探讨;才能真正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知”“行”“思”三者一体化。这是一个漫长的和 持续的修炼过程。因为任何新观念的内化一般都要经历接受、反应、评价、组织和个性化等 五个由浅人深、由不稳定到稳定的过程。教师应把握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契机加快 学习和运用教育教学理论的步伐。努力用学术的眼光看教学用学术的思维做教学将教育 教学视为科学和艺术。力求通过自身的学习和亲身体验在教学实践中将教学理论转化为自 己的品格和教学风格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从而在实践中提升教育理论和教学方法。 三、积极拓展反思的深度广度 教学反思过程从本质上来说是一种批判性思维的过程需要通过对当前认识的审视、分 析来洞察其本质。教学反思涉及到一系列相应的态度和德性教师完成整个教学任务实现 教育目标一方面需要以科学的理性态度和方法对教育教学的本质以深刻的理解并在此基 础上建立起观念理性和相应技术理性的结构体系这自然必须对自己已有行为和习惯进行重 新审视和考察筛选并保持好的行为习惯淘汰和改造坏的行为习惯。另一方面需要更宽 泛的人的素质的提高。这要求教师认真地检讨自己的言行在教学过程中是否表现了适当的 谦恭、足够的勇气、公正的品质、豁达的胸怀、丰富的情嗦以及敏锐的判断力和丰富的想 象力是否有耐心、自知之明、亲切感和幽默感等等。在这诸多的品质风格之中体现着教师 的教育教学观师生观、知识观、评价观也表达着教师的智慧素质。调查发现优秀教师 的“教后感”则是包含着对这些问题的深刻思考表明了他们在“教后”对“教中”反思修 正的执着情怀和热切愿望。在他们的成长过程中其言行中的不良表现会渐渐消失。随着反 思在深和广度上的拓展教师经验的逐步积累和丰富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会随时对自己 的教学实施有效的监控和调控这正是专家型教师成长的途径和标志。

回复(1)

张刚 2016-09-28 09:25

同学们,积极的顶一下!

回复(0)

共 6 条记录 <上一页 1 下一页 > 跳转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