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有6条记录,有6人参与

赵梦 2017-11-09 14:55

<span>中国古诗里面,悲秋的很多。秋风萧瑟,容易引发人的愁绪。所谓“自古逢秋悲寂寥”。但唐代的刘禹锡在他这首《秋词》中,却高扬一种积极乐观的心态,表达对秋天的喜爱。秋天自有可爱之处,喜欢秋天的人应该不少,但愿意拿生命换秋天的人能有几个呢?郁达夫就是其中之一。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在郁达夫的笔下,他无比喜爱的北京的秋天,到底是什么样子的,竟值得他用生命去交换。</span>

回复(0)

顾学敏 2017-11-03 11:42

<p style="text-indent:21.75pt;"> 红了枫海,黄了杏林,秋天一直是文人笔下的爱宠。樊老师采用让学生回忆古诗词导入法,既提高了学生的兴趣,也可以让学生在接受新知识的同时,回忆旧知识,一举多得。 </p>

回复(0)

程向东 2017-10-22 09:48

樊老师这种导入方法确实比较好,一方面让学生温故知新,了解古人如何写秋;一方面让学生纵向比较,说明秋在中国文人笔下有各具特色的独特魅力。

回复(0)

樊冬梅 2017-10-09 15:48

<p> 非常感谢两位同行的回复,两种不同的做法给我又打开了一扇窗,虽然此文本学期我已经上过了,但我把以上两种做法一一记录下来,等着来年去实践。 </p>

回复(0)

江红 2017-10-09 09:40

我上这篇课文的时候,采用对比式导入。 课前布置预习作业,让学生搜集写秋的文字(文字处处不限)不少于10个片段,并体会文字主题。课前有了积累与感知,导入时,教师给出秋的专题——悲秋、乐秋,鼓励学生围绕专题分类文字。通过专题交流,让学生在专题分类中开展了比较阅读中,又由此过度到课文,激发学生探究本文情思。

回复(0)

殷明 2017-10-06 14:44

关于“秋天”,古今中外,有大量的诗文,其中不乏名家名作。我上这课时正值入秋时节,我先让学生观察现实生活中秋天的季节特点,课堂上让学生一个个起来说一说,在此基础上,引入文本教学,通过比对,找到学生眼中的秋天与作家笔下秋天的不同,从而对作家描写的北国之秋有了更深印象。

回复(0)

共 6 条记录 <上一页 1 下一页 > 跳转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