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有17条记录,有16人参与

方愉 2017-11-16 10:40

<span> <span style="background:white;font-family:宋体;"><span>教师与学生因年龄的差异,生长环境、思维方式的不同,很容易产生认识上的差异。因此,教师应多站在学生的角度看问题,以学生的眼光去看世界,以学生的心态去推理一切,然后有效地将这些感受传递给对方,从而使学生感受到教师对他的理解与尊重,从而产生温暖感和满足感</span></span></span><span> </span><span> </span>

回复(0)

杨文 2017-11-13 10:43

<span style="color:#333333;font-family:&quot;font-size:16px;background-color:#FFFFFF;">老师面对的是学生,是天真淳朴的学生,是喜怒哀乐溢于言表的学生,是看问题表面而又情绪化的学生。学会跟学生沟通很重要。没有沟通,学生很难明白老师 的一片苦心,甚至会误会老师的好心,而产生逆反心理.</span>

回复(0)

徐铃 2017-11-10 22:07

这确实是个头疼的问题。耐心、真诚地付出,平等、有效的沟通,慢慢磨合,学生能感受到老师真正发自心底的关心与爱护。

回复(0)

徐铃 2017-11-10 22:07

这确实是个头疼的问题。耐心、真诚地付出,平等、有效的沟通,慢慢磨合,学生能感受到老师真正发自心底的关心与爱护。

回复(0)

徐海娣 2017-11-10 10:38

沟通是一门艺术,我认为良好的沟通应该从认同学生的感受入手,我们只有认同学生的感受,学生才能敞开心扉,才能真正的接纳老师对他的教育过程,才能对学生的教育起到一定的作用。

回复(0)

杜宇超 2017-11-08 14:07

沟通要建立在平等和理解的基础之上,互相站在对方的角度考虑,正确地利用批评和夸奖,这样的沟通才是有效的沟通。

回复(0)

顾妹 2017-11-08 08:55

理解是沟通的前提。在与学生沟通的过程中,教师尝试站在学生的立场上了解学生,与学生产生相似的感受或体验,同时 &nbsp;协助学生进行自我表达、自我 探索和自我了解,当教师的回应是具有同感的时候,学生回感到我们很明白他,从而有一种舒畅感和满足感,而这种感受可以诱发出师生彼此充满体谅和关心爱护的 沟通氛围。

回复(0)

陈林丽 2017-11-04 21:47

<p class="MsoNormal"> &nbsp; &nbsp; &nbsp;《学记》曰<span>&nbsp;“</span>亲其师,信其道;尊其师,奉其教;敬其师,效其行<span>”</span>, 道出了良好的师生关系对于学生的重要影响<span>&nbsp;</span>,良好的师生关系同样是良好沟通的重要前提。因此老师平时的言行尤为重要,当老师的言,行,思,悟,有效的影响着学生时,就多了一把打开学生心灵之窗的金钥匙,沟通自然不成问题。 </p>

回复(0)

高爱华 2017-11-02 11:58

<span style="color:#333333;font-family:微软雅黑;background-color:#FFFFFF;"><span style="color:#333333;font-family:微软雅黑;background-color:#FFFFFF;">沟通之前,建议老师放下有色眼睛,</span>沟通是建立在理解和信任的基础上的,学会理解和尊重学生,信任和爱护学生,当学生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理解和信任时,这时我们就可以和他们进行友好的沟通,沟通的效果也会极大的提高。</span>

回复(0)

樊丽娟 2017-10-30 13:47

&nbsp;我觉得师生沟通的首要条件是真诚、尊重和宽容。师生沟通时,教师还要接纳和尊重学生,接纳和尊重学生的个人价值,给学生一个自由表达的空间。在学生表达他们自己的内心世界时,不要轻易作出“好”或“坏”的判断,而应先进入学生的内心世界进行无我的聆听,给予学生充分的宽容。

回复(0)

王凯东 2017-10-24 21:41

沟通是建立在理解和信任的基础上的,没有理解和信任,沟通是无法进行的,也是没有效果的,建议在沟通之前,老师要放下有色眼睛,学会理解和尊重学生,信任和爱护学生,当学生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理解和信任时,这时我们就可以和他们进行友好的沟通,沟通的效果也会极大的提高。

回复(0)

周婷 2017-10-13 09:32

<p class="MsoNormal"> 尽量跟学生成为朋友。老师应该始终把自己作为这个班集体中的一个成员,而不孤立在外的一个个体。一个成功的老师必然也是学生最可信赖的朋友。老师对学生教育的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对老师的感情。这种感情愈深厚,教育的效果就愈好,而在这种诚挚的情感还能派生出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对集体的感情,创造出健康的班集氛围。 </p>

回复(0)

徐佳薇 2017-10-09 16:56

每个孩子都有年龄特点,需要针对孩子的个体差异来解决问题。学会观察孩子,才能适时的引导孩子,要多多与孩子进行沟通交流,了解他们的想法,做他们的朋友。

回复(0)

杨潘潘 2017-10-09 12:54

针对学生的个性发展,作为教师教育学生就不能千篇一律,要根据学生的不同性格特点制定不同的教育措施,老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用他的“亮点”来引导学生认识自己的不足。

回复(0)

蒋建玉 2017-10-09 12:33

&nbsp; 有教无类,爱生如一。教师不能只爱美天鹅,而不爱丑小鸭。对于令所有任课老师都头疼的学生,我们应该更细心的去观察他们,用心去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激发他们的潜力,多一些包容。让学生能敞开自己的心扉,引导他们向上向善。

回复(0)

共 17 条记录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 跳转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