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有7条记录,有7人参与

金志香 2017-11-15 14:32

教师在日常生活中和孩子的关系应该是亦师亦友,要多去观察和了解孩子,这样才能真正走进孩子的心理!

回复(0)

刘芳 2017-11-07 09:48

教师与孩子之间的关系应该是平等、和谐的,不能高高在上,应该亲切温柔,与幼儿打成一片,尊重、理解、宽容地对待孩子,走进孩子们的心灵,让孩子们愿意接纳你,这样的师幼关系才是和谐的。

回复(0)

徐梦珺 2017-10-18 09:55

<div style="text-align:left;"> 我们很容易陷入如何组织各种活动、组织的活动怎样才能让幼儿学到各种本领、怎样运用《指南》培养幼儿的学习品质等等这些从教师角度去考虑的问题,却较少的去考虑为什么孩子喜欢捡树枝、捡树叶,什么才是孩子感兴趣的事物,怎样才能从孩子感兴趣的事物入手去引导孩子了解这些东西。现在,新的教学模式和课程改革已经改为从孩子角度出发,根据孩子的想法、做法生成相应的课程,充分体现幼儿的自主和主体性。那在这之前,我们就要有所转变,先从懂得孩子,懂得理解、关爱、尊重孩子做起,才能慢慢的形成从孩子出发的新课程。 </div>

回复(0)

陆爱萍 2017-10-12 19:36

&nbsp;&nbsp;&nbsp; 作为老师,我们面对各种各样个性的孩子,有活泼开朗的,有文静内向的,有的孩子喜欢和老师亲近,有的孩子怯生生的,好像不爱与老师接近,其实,当老师主动冲文静的孩子笑一笑,摸摸他的小脸,告诉他,老师喜欢他,如同喜欢其他孩子一样,孩子就会用更好的行为来回报你的善意。

回复(0)

刘香 2017-10-10 13:50

的确这样,大多数时候我们老师做的更多的是在一旁观察他们的游戏,担心最多的就是他们玩游戏的时候有没有注意安全,有没有友好相处、爱惜玩具等,却很少去参与他们的游戏,当与他们一起玩时,会发现不一样的他们!

回复(0)

陆海英 2017-10-08 18:46

<span style="line-height:150%;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0.5pt;"> <p> <span style="font-family:&quot;Times New Roman&quot;;font-size:12pt;"><span>每一个孩子都是独立个体,他们都有天马行空的想法,</span></span><span style="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2pt;"><span>鼓励是培养孩子最重要的一个方面,每一个孩子都需要不断鼓励,就好象植物需要阳光雨露一样。没有鼓励孩子不能健康成长。但我们往往轻视对孩子的鼓励,往往忘记鼓励。许多人错误地认为孩子需要的就是教育,不断地教育,而教育更多的就是灌输和训导。</span> </span> </p> </span>

回复(0)

张福才 2017-10-03 16:28

教师首先应该是学生的朋友,与他们建立平等、合作、理解、宽容的关系,其次,教师还必须使学生在心理上放松,愿意与老师交流。教师在理解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出现的各种奇思妙想,与他们共同建立心中的梦想。

回复(0)

共 7 条记录 <上一页 1 下一页 > 跳转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