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有56条记录,有32人参与

高广亮 2020-07-07 11:05

<p>注重课堂导入设计。一堂成功的政治课,很大一部分取决于它的导入部分是否设计得好,是否激起了学生的求知欲望,吸引住了学生的注意力。而恰到好处的导入在课堂教学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教师在导入环节中要下很大的时间和精力去思考和准备新课的导入要针对教师本节课所要教授的内容米设计,目的明确,针对性强,同时还要联系(二)注重课堂导入设计。一堂成功的政治课,很大一部分取决于它的导入部分是否设计得好,是否激起了学生的求知欲望,吸引住了学生的注意力。而恰到好处的导入在课堂教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教师在导入环节中要下很大的时间和精力去思考和准备新课的导入要针对教师本节课所要教授的内容来设计,目的明确,针对性强,同时还要联系学生的实际,引发学生的共鸣。导入技能,要注重新颖性,能够吸引住学生,引发学生的兴趣,启发思维,激起学生探求有关道理的欲望。最后,导入还要讲求简洁,内容精炼,重点突出,简明扼要,不能过长、过杂。</p>

回复(0)

王瑞玲 2020-07-05 09:32

<p style="text-indent:28px;line-height:22px"><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font-size: 14px">教学是课程实施的主要途径,教学活动的资源是课程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学过程中,结合本校学生的认知水平、思维能力和发展基础的差异,开发体现学生特定群体和情境的差异性与独特性的课程资源,具有一举三得的效果。</span></p><p style="text-indent:28px;line-height:22px"><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font-size: 14px"><span style="font-family:宋体">一、超越了狭隘的教育内容,让学生的生活和经验进入教学过程,让教学</span>“活”起来。</span></p><p style="text-indent:28px;line-height:22px"><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font-size: 14px">二、改变学生在教学中的地位,从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转变为知识的共同建构者,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span></p><p><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font-size: 14px"><span style="font-family:宋体">三、改变了教师</span>“道德说教者”、“道德偶像”的传统角色,成为学生健康品德的促进者,引导学生学会自我选择。</span></p><p><br/></p>

回复(0)

王瑞玲 2020-07-05 09:30

<p style="text-indent:28px;line-height:22px"><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font-size: 14px"><span style="font-family:宋体">在这段教材的处理上,我想把学生的思维由原来教材中</span>“成名成家”的思想禁锢中解放出来,使学生的思维进入到丰富多彩的“大社会”中去。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引导学生认识到社会是由每个人组成的,每个人都是有价值的,认识到各种职业都是社会需要的,只要在自己的岗位上体现自身价值、造福于社会,从事各种职业都是光荣的,进而感悟人的生命的独特性。</span></p><p><br/></p>

回复(0)

朱文杰 2020-06-28 15:52

<p>如何提高初中思想政治课课堂的趣味性<br/>(一)确定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把学生看成是一个完整、发展的人,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与学生多沟通、交流,并能允许学生发表自己不同的观点和看法,尊重学生的思想和情感,只有让学生真正的领悟到教师对他们的尊重与热爱,他们才有可能热爱课,不仅身体回到了课堂,他们的心思也能留到了课堂之中关心学生,深入到学生中间去关心学生的成长和生活,以朋友的身份融入到学生中去,和学生做朋友,消除学生对教师的敬畏心理,使学生真实的感受到教师的关怀。理解学生,中学生处于思想转型的阶段,因而对学生正确的思维习惯的培养至关重要,教师不把自己的观点强加于学生,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让学生在自己所学的学科畅所欲言<br/>注重课堂导入设计。一堂成功的政治课,很大一部分取决于它的导入部分是否设计得好,是否激起了学生的求知欲望,吸引住了学生的注意力。而恰到好处的导入在课堂教学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教师在导入环节中要下很大的时间和精力去思考和准备新课的导入要针对教师本节课所要教授的内容米设计,目的明确,针对性强,同时还要联系(二)注重课堂导入设计。一堂成功的政治课,很大一部分取决于它的导入部分是否设计得好,是否激起了学生的求知欲望,吸引住了学生的注意力。而恰到好处的导入在课堂教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教师在导入环节中要下很大的时间和精力去思考和准备新课的导入要针对教师本节课所要教授的内容来设计,目的明确,针对性强,同时还要联系学生的实际,引发学生的共鸣。导入技能,要注重新颖性,能够吸引住学生,引发学生的兴趣,启发思维,激起学生探求有关道理的欲望。最后,导入还要讲求简洁,内容精炼,重点突出,简明扼要,不能过长、过杂。<br/>注重提问环节设计。课堂提问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学会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自主的进行探究。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起到引导的作用,帮助学生创设情境,让学生产生兴趣,鼓励学生去思考,并学会提间题、解决问题。这能调动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积极性,激发其想像力和创造力,充分的体现学生作为课堂主体的地位。课堂提问要精心设计,围绕教学内容、教学目的进行提问。提问要求语言简洁,有针对性,不能随意提问,只讲形式。每个问题的提出要使目标要明确,语言精简,吐字清晰,能让学生很快抓住问题的核心,进而进行认真的思考和解答。教师还要注意问题不能过难或是过于简单,问题太深,会打击学生探求答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过于简单,学生不需要经过认真的思考便脱口而出,让学生觉得没有意思,激发不了学生的兴趣。教师要尊重每个学生的发言,问题提出后,对学生的回答进行适当的评价,不能一味的说“很好”或是否定、讽刺他们的回答,打击学生的积极性。当学生的回答不够完善时,教师要进行适当的引导,帮助学生打开思路,更好的认识和解决问题,使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让学生爱上课堂。(四)注重课堂举例。初中政治课堂中恰当的举例,能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理论知识,改变思想品德课教学内容抽象乏味、理论性强的现状,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好的提高教学效率,启迪学生的思维,在帮助学生理解题意和掌握知识点,对教师课堂教学效果,活跃课堂气氛等方面大有好处。课堂举例是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有效理解和运用知识的方法,好的举例对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在课堂举例时要注重联系学生的生活和心里实际,有针对性的选择事例,充分考虑到学生的理解的接受程度,从学生身边熟悉的话题着手,让学生有亲切感,从而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和认知欲望,教师在选取事例的时候还要注意事例内容的健康向上,具有一定的启发作用,在学生对事例进行分析时得到更深层次的认识,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培养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心态,同时事例要具有趣味性,必须生动、形象,能够吸引相互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在政治课堂中,举例还要讲求经典性,不能随意的举例和过多、过于杂乱,使学生抓不住重点,扰乱思维,所以教师要精选材料,选取具有代表性的经典事例进入课堂,尽量做到少而精,使学生能正确的理解到事例中所蕴含的深刻道理,并能做到举一反三。<br/>(五)注重鼓励机制,除了以上措施外,鼓励机制的运用也很重要,“教学的艺木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通过各种方法引导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产生对政治的兴趣,例如在讲授政治课的同时可以通过对先进人物和事迹的宣传,从而影响学生的行为和思想,引导学生树立崇高的理想,使学生产生积极进取。实践表明教师对学生发展的期望值高,就会通过表扬、鼓励等方式来影响学生,学生也会因此被激发而形成自己对自己的期望,促使学生不断的努力奋进,刻苦学习,使学习成绩不断的提高,以达到自己预定的目标。政治课虽然在学生的心目中地位不如其他的课程,但同样的学生也需要鼓励,需要表扬,需要老师的肯定,这样学生对政治课的兴趣就会增强。<br/>学生对于学习的兴趣,是促使学生学习的动力,激发学生对学习的热爱,这就是驱使了他们专心投入学习的内在动力。教师采用多种教学方式,精心的设计教学环节,采用生动有趣的课堂导入、提问、举例等,激发学生对政治课的兴趣。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始终坚持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把课堂交给学生,注重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认同,同时打造生活化的课堂,使课堂教学充满了生活的乐趣和哲理,充分地展现了政治课的魅力,让学生在愉快的教学坏境中快乐的学习。这样政治课也许就不雨是同学们眼中枯燥无味的课程<br/></p>

回复(0)

朱文杰 2020-06-28 15:50

<p>如何提高初中思想政治课课堂的趣味性<br/>(一)确定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把学生看成是一个完整、发展的人,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与学生多沟通、交流,并能允许学生发表自己不同的观点和看法,尊重学生的思想和情感,只有让学生真正的领悟到教师对他们的尊重与热爱,他们才有可能热爱课,不仅身体回到了课堂,他们的心思也能留到了课堂之中关心学生,深入到学生中间去关心学生的成长和生活,以朋友的身份融入到学生中去,和学生做朋友,消除学生对教师的敬畏心理,使学生真实的感受到教师的关怀。理解学生,中学生处于思想转型的阶段,因而对学生正确的思维习惯的培养至关重要,教师不把自己的观点强加于学生,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让学生在自己所学的学科畅所欲言<br/>注重课堂导入设计。一堂成功的政治课,很大一部分取决于它的导入部分是否设计得好,是否激起了学生的求知欲望,吸引住了学生的注意力。而恰到好处的导入在课堂教学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教师在导入环节中要下很大的时间和精力去思考和准备新课的导入要针对教师本节课所要教授的内容米设计,目的明确,针对性强,同时还要联系(二)注重课堂导入设计。一堂成功的政治课,很大一部分取决于它的导入部分是否设计得好,是否激起了学生的求知欲望,吸引住了学生的注意力。而恰到好处的导入在课堂教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教师在导入环节中要下很大的时间和精力去思考和准备新课的导入要针对教师本节课所要教授的内容来设计,目的明确,针对性强,同时还要联系学生的实际,引发学生的共鸣。导入技能,要注重新颖性,能够吸引住学生,引发学生的兴趣,启发思维,激起学生探求有关道理的欲望。最后,导入还要讲求简洁,内容精炼,重点突出,简明扼要,不能过长、过杂。<br/>注重提问环节设计。课堂提问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学会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自主的进行探究。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起到引导的作用,帮助学生创设情境,让学生产生兴趣,鼓励学生去思考,并学会提间题、解决问题。这能调动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积极性,激发其想像力和创造力,充分的体现学生作为课堂主体的地位。课堂提问要精心设计,围绕教学内容、教学目的进行提问。提问要求语言简洁,有针对性,不能随意提问,只讲形式。每个问题的提出要使目标要明确,语言精简,吐字清晰,能让学生很快抓住问题的核心,进而进行认真的思考和解答。教师还要注意问题不能过难或是过于简单,问题太深,会打击学生探求答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过于简单,学生不需要经过认真的思考便脱口而出,让学生觉得没有意思,激发不了学生的兴趣。教师要尊重每个学生的发言,问题提出后,对学生的回答进行适当的评价,不能一味的说“很好”或是否定、讽刺他们的回答,打击学生的积极性。当学生的回答不够完善时,教师要进行适当的引导,帮助学生打开思路,更好的认识和解决问题,使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让学生爱上课堂。(四)注重课堂举例。初中政治课堂中恰当的举例,能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理论知识,改变思想品德课教学内容抽象乏味、理论性强的现状,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好的提高教学效率,启迪学生的思维,在帮助学生理解题意和掌握知识点,对教师课堂教学效果,活跃课堂气氛等方面大有好处。课堂举例是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有效理解和运用知识的方法,好的举例对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在课堂举例时要注重联系学生的生活和心里实际,有针对性的选择事例,充分考虑到学生的理解的接受程度,从学生身边熟悉的话题着手,让学生有亲切感,从而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和认知欲望,教师在选取事例的时候还要注意事例内容的健康向上,具有一定的启发作用,在学生对事例进行分析时得到更深层次的认识,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培养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心态,同时事例要具有趣味性,必须生动、形象,能够吸引相互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在政治课堂中,举例还要讲求经典性,不能随意的举例和过多、过于杂乱,使学生抓不住重点,扰乱思维,所以教师要精选材料,选取具有代表性的经典事例进入课堂,尽量做到少而精,使学生能正确的理解到事例中所蕴含的深刻道理,并能做到举一反三。<br/>(五)注重鼓励机制,除了以上措施外,鼓励机制的运用也很重要,“教学的艺木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通过各种方法引导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产生对政治的兴趣,例如在讲授政治课的同时可以通过对先进人物和事迹的宣传,从而影响学生的行为和思想,引导学生树立崇高的理想,使学生产生积极进取。实践表明教师对学生发展的期望值高,就会通过表扬、鼓励等方式来影响学生,学生也会因此被激发而形成自己对自己的期望,促使学生不断的努力奋进,刻苦学习,使学习成绩不断的提高,以达到自己预定的目标。政治课虽然在学生的心目中地位不如其他的课程,但同样的学生也需要鼓励,需要表扬,需要老师的肯定,这样学生对政治课的兴趣就会增强。<br/>学生对于学习的兴趣,是促使学生学习的动力,激发学生对学习的热爱,这就是驱使了他们专心投入学习的内在动力。教师采用多种教学方式,精心的设计教学环节,采用生动有趣的课堂导入、提问、举例等,激发学生对政治课的兴趣。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始终坚持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把课堂交给学生,注重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认同,同时打造生活化的课堂,使课堂教学充满了生活的乐趣和哲理,充分地展现了政治课的魅力,让学生在愉快的教学坏境中快乐的学习。这样政治课也许就不雨是同学们眼中枯燥无味的课程<br/></p>

回复(0)

刘庆轩 2020-06-25 20:20

<p style="margin-left: 0;text-indent: 128px;background: rgb(255, 255, 255)"><span style="font-family: 黑体;letter-spacing: 0;font-size: 16px"><span style="font-family:黑体">何提高初中政治教学的趣味性?</span></span></p><p style="margin-left: 0;text-indent: 0;background: rgb(255, 255, 255)"><strong><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letter-spacing: 0;font-size: 14px">1.巧用多媒体教学,整合教学资源</span></strong></p><p style="margin-left: 0;text-indent: 0;background: rgb(255, 255, 255)"><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letter-spacing: 0;font-size: 14px"><span style="font-family:宋体">  在多媒体教学中,教师可将文本中抽象复杂的理论知识通过视频、音频或图片等形式呈现,让学生可在直观的感官刺激下将理论知识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从而不断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比如在人教版八年级(上)《网络上的人际交往》一课学习中,教师若像往前一样仅仅为照着文本一字不漏地宣读,再简单加以枯燥性文字解释描述,学生也只会半知不解,对网络交际的认识仅停留在表面中。而教师若首先引入社会热点关于网络交际的实践,让学生对现实生活中的网络交际关系有初步的认识,然后导入</span>“网络交际”与“初中生”间的联系,让学生充分考虑自身应如何应对网络交际、如何应对电脑、手机网络带来现代化便捷生活背后的影响。</span></p><p style="margin-left: 0;text-indent: 0;background: rgb(255, 255, 255)"><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letter-spacing: 0;font-size: 14px">  </span><strong><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letter-spacing: 0;font-size: 14px">2.组织多样化活动,带动课堂气氛</span></strong></p><p style="margin-left: 0;text-indent: 0;background: rgb(255, 255, 255)"><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letter-spacing: 0;font-size: 14px"><span style="font-family:宋体">  产生趣味性的首要前提是有效将学生带入课堂活动中,让学生打破传统上对思想品德学科的看法,并深刻体会到思想品德课程背后的人文与社会价值,发现其中与日常生活的关联。有机结合教学教材內容开展教学,根据课堂内容与学生的实际情况组织形式各异的活动,让学生在参与活动过程中能充分理解与掌握知识。而趣味性活动组织中也应注重遵循张弛有度、动静结合的原则,给予课堂教学适时进行调味,其中离不开形式各异的课堂组织形式。小组讨论、课堂辩论赛等活动是较为常见的活动形式,时间充足、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情景再现也不失为调节课堂气氛效果明显、表现精彩的形式。借助各式各样的活动组织形式,引入生活或社会的热点事件,让学生自主进行讨论并总结出自我看法,充分发散思维。比如在人教版八年级(上)《心有他人天地宽》一课教学中,教师可就章节内容设计某一问题,明确教学重点,让学生就某一话题进行讨论。与以往教师一人</span>“填鸭式”教学不同,教师可在这课教学中以“同学们认为日常学习与生活中应如何进行相处交往?”为题,让学生各抒己见。然后在学生表达自我看法后,教师可进行总结与归纳,并积极引入教学内容。</span></p><p style="margin-left: 0;text-indent: 0;background: rgb(255, 255, 255)"><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letter-spacing: 0;font-size: 14px">  </span><strong><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letter-spacing: 0;font-size: 14px">3.开展课外性实践,引导课外学习</span></strong></p><p style="margin-left: 0;text-indent: 0;background: rgb(255, 255, 255)"><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letter-spacing: 0;font-size: 14px"><span style="font-family:宋体">  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不应仅局限于课堂中的趣味性导入,课外的趣味性教学同样重要。课堂讲解的基础上,教师可进一步根据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而开展课外活动,让学生在参与活动中深入巩固知识,并对现实生活有进一步的了解与认识,提高自身应对生活中的事件。课堂中的讲解仅停留在知识掌握的层面上,为促进学生向纵向、横向深入发展,教师可组织课外小组研究活动,让学生尝试着对课堂主题进行深入思考。比如在《诚信做人到永远》一课教学中,教师可在课后让学生在团队中开展现实调查活动,收集生活或社会中关于</span>“诚信”的实例,比如“诚信交易”、“诚信合作”等,并思考“诚信”的社会价值,在生活中、学习中应培养自身诚实守信的良好品德。</span></p><p><span style=";font-family:Calibri;font-size:14px">&nbsp;</span></p><p><br/></p>

回复(0)

王芬 2020-06-23 10:20

<p style="margin-right:0;margin-left:0;text-indent:37px;text-autospace:ideograph-numeric;text-align:justify;text-justify:inter-ideograph;line-height:150%"><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line-height: 150%;color: rgb(50, 50, 50);letter-spacing: 0;font-size: 19px;background: rgb(255, 255, 255)"><span style="font-family:宋体">初中思想品德课是初中阶段教学的综合性课程,主要是以学生日常生活为出发点,根本目标是引导与促进学生思想、品德发展。该学科有其自身的综合性、人文性、思想性,教师在教学中应当尊重学生的学习机制与发展特征,在教学中贴近生活、贴近学生、贴近社会,让学生能充分感受到思想品德学习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因而,短时间内要提升课堂教学的成效,开展趣味性课堂教学是极为关键的。打破传统烦闷的</span>“照本宣科”教学,初中教师应在新的教学形势下积极开展趣味性教学,趣味性的融入可将无生命的知识转变为生动有趣的情境,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并掌握,如此可提升整个教学成效</span><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line-height: 150%;color: rgb(50, 50, 50);letter-spacing: 0;font-size: 19px;background: rgb(255, 255, 255)"><span style="font-family:宋体">。</span></span></p><p><br/></p>

回复(0)

谢玉环 2020-06-19 20:18

<p>初中思政作为一门重要学科,他不仅影响着学生的考试成绩,还能有效地塑造学生积极向上的心态。兴趣教学可以有效地吸引学生们的注意力,当学生把精力集中到学习中,他们必然学的更快更透彻,也能取得好成绩,所以我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尽力使思品课堂更有趣味性。比如:结合实际导入新课,激发学习兴趣;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用幽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等。</p>

回复(1)

张昊 2020-06-12 17:59

<p><span style=";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4px">一、导入设计要有趣味性</span></p><p><span style=";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4px">“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万事开头难,无论做什么事情,只要有了一个良好的开始,便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一部优秀的电影,一般都有一个精彩的开头,紧扣观众的心弦,使观众欲罢不能。教师讲课也是如此,由于课堂开始,学生的注意力还没有高度集中,所以教师要想迅速提起学生对课堂的强烈兴趣,必须精心设计导入部分,激发学生们强烈的求知欲、探究欲。导入的方法很多:可以用诗歌导入、音像导入,也可以利用多媒体导入,还可以通过让学生演小品、展开时政点评等进行导入。总之,不管运用哪种手段导入,其目的都是要巧妙设置与教学内容相对应的教学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思维创造力,而学生也会带着兴趣或解疑的需求,探索问题,进入新课的学习。</span></p><p><span style=";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4px">二、在讲授新课过程中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是创造、保持趣味性的基本条件</span></p><p><span style=";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4px"><span style="font-family:宋体">传统教学方式把学生当作知识的容器,于是出现了</span>“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方式,这往往会形成教师单方面表演、学生则被动地接受知识的局面。这种学习方式难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以学生发展为本,结合学科教学特点,力争全方位地落实科学素养教育,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适时引入趣味教学法,把传统的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方式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新型教学方式,实现教学方式的转型,最终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span></p><p><span style=";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4px"><span style="font-family:宋体">除此之外,努力营造宽松、民主、和谐、活泼、创新的课堂氛围,这是学生树立自信心、主动参与学习过程、自主学习的前提。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由于个体差异的存在,对知识的理解程度会有所不同。作为教师,应当对每一个学生都充满耐心与爱心,充分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差异,使他们的自尊心在课堂的教学过程中得到满足,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让学生如坐春风般愉快学习,从而激发他们学习思想政治课的兴趣。</span>“亲其师,信其道”,讲的就是这个道理。</span></p><p><span style=";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4px">三、在课堂教学中要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生学习兴趣</span></p><p><span style=";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4px">1.<span style="font-family:宋体">联系学生生活实际</span></span></p><p><span style=";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4px">学生身边有很多丰富的典型实例,作为教师就应该做个有心人,时刻观察身边的人和事,并随时与教材内容挂钩,以便于在课堂教学中具体运用,使学生感到所学知识就在自己身边。这样深入浅出的教学,必定会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span></p><p><span style=";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4px"><span style="font-family:宋体">如在讲到</span>“身边的侵害与保护”时,联系学生自身实际,联系当前学生辍学现象严重的问题进行分析,从中引出家庭侵害、学校侵害、社会侵害,紧接着让学生讨论面对这些侵害应如何做。学生们热情高涨,议论纷纷,激发了强烈的兴趣,牢固地掌握了课本知识。</span></p><p><span style=";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4px">2.<span style="font-family:宋体">联系社会实际</span></span></p><p><span style=";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4px"><span style="font-family:宋体">思想政治课教学具有强烈的新闻性和鲜明的时代性,中学生也对当今社会热点有强烈兴趣,而现行教材具有滞后性,真正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这就要求教师在讲课的过程中多联系社会生活中与教材有关的材料,特别是国内、国际的热点问题,及时运用到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如在讲到</span>“国际关系”时,联系社会热点问题,如美国与利比亚的战争、美国与伊朗的关系问题展开热烈的讨论,学生们热情高涨、各抒己见,纷纷对当前的时局发表自己的见解,课堂气氛异常活跃。学生们在愉悦的教学氛围中牢固地掌握了基本知识和枯燥的政治理论观点,取得了较好的课堂效果。</span></p><p><span style=";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4px">最后,在倡导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想方设法使学生有成功的体验,产生满足感,伴随着愉快的情绪体验,学生进而会产生浓厚的兴趣。</span></p><p><span style=";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4px">学习兴趣是直接推动学生主动学习的内在动力,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通过一定的手段激发学生的兴趣,且使之保持一定的持续性是相当重要的。这能使学生跟着教师的教学思路,在掌握、理解及运用知识时能积极主动、全神贯注,甚至很快会融会贯通,从而能最大限度提高课堂教育教学效果,最终也能培养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和意识。</span></p><p><span style=";font-family:Calibri;font-size:14px">&nbsp;</span></p><p><br/></p>

回复(0)

郭进忠 2020-06-10 14:06

<p><span style="font-size:19px;font-family:'微软雅黑','sans-serif';color:#666666;background:white">首先能够做到教学目标明确,教学方法不拘一格,课堂气氛活跃,时间安排得当。如果能够充分地调动学生学的积极性,使学生乐学其中,在不知不觉中完成学习任务,就像走路爬坡一样,在不知不觉中走向一个新的高度,没有“吃力、气喘”的感觉就完成了学习目标。这是我们所有人追求的一种境界。我们都在不断地努力......总之能够体现出以学生发展为本的价值追求,能够正确把握教学目标的关键。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是值得推广的</span></p>

回复(0)

车瑞玲 2020-06-10 10:00

<p><strong><span style="font-size:16px;font-family:宋体;color:black">当然还要合理选择生活化场景,易于学生理解</span></strong></p><p style="line-height:125%"><span style="font-size: 16px;line-height:125%;font-family:宋体;color:black">&nbsp;&nbsp;&nbsp; </span><span style="font-size:16px;line-height:125%;font-family:宋体;color:black">对于一些学生不太好理解的知识,可以通过举一些生活中的事例来说明。如:在学习民主集中制原则时,学生很难理解这个概念。可以举例:假如我们全班要举行一次旅游,去哪里旅游呢?由全班同学举手表决,以学生的投票来决定去的地点,这叫民主指导下的集中。决定了去那里,到了旅游地点,我们又可以让大家在规定的时间内自由活动,这叫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然后,再讲民主集中制的原则、表现,同学们就非常好理解了。这类生活化情景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会到学习的乐趣,更能深刻了解国家民主集中制的优越性,增强其民族自信心。</span></p><p><br/></p>

回复(0)

车瑞玲 2020-06-10 09:52

<p style="text-indent:32px"><strong><span style="font-size: 16px;font-family: 宋体">我认为可以恰当设置生活化情景,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span></strong></p><p style="text-indent:32px;line-height:125%"><span style="font-size: 16px;line-height: 125%;font-family: 宋体">初中阶段的学生,对生活中各类事物都充满了好奇心,教师在学校的道德与法治课堂中也应该正确认识初中生的这一特点,将教学活动与实际生活相结合,用生活化事件作为桥梁来连接学生已有的知识和将要掌握的知识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课堂注意力的集中,从而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增强教学效果。例如,初中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第六课师生交往,在学习这课时,如果单纯的以老师的身份去讲解,学生兴趣不大。在讲解正确对待老师的表扬与批评时,我采取和学生互换身份的方法,依据教材中小奇上数学课写小说的材料,我来当学生,让学生当老师。当小老师批评我时,我顶撞老师,让学生体验被顶撞时的感觉。学生这时兴趣高昂,在这种情况下,讨论如何正确对待老师的批评学生积极性非常高,而且还讨论出许多正确的做法。这种体验式的学习,与老师互换角色的方法,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还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为下一个问题和老师成为朋友,感恩老师的学习奠定的了基础。</span></p><p style="text-indent:32px;line-height:125%"><br/></p>

回复(0)

朱文杰 2020-06-09 17:53

<p><span style="color: rgb(62, 58, 57); font-family: Arial; background-color: rgb(246, 242, 233);">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提高课堂趣味性的方法探究</span><br/><span style="color: rgb(62, 58, 57); font-family: Arial; background-color: rgb(246, 242, 233);">  1.模拟法庭促进教学效果。在“道德与法治”一课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模拟法庭角色扮演的方式将教学案例进行展演,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感,在角色扮演的过程中深入分析案例,对法律知识和法治常识有深刻认识,学会理性参与社会生活。在课程教学过程中,模拟法庭的角色扮演将学生真正放置于社会人的角色,在不同的岗位角色上体会着社会人的责任和义务,将课程内容以一种实践体验的方式展现,深入人心。</span><br/><span style="color: rgb(62, 58, 57); font-family: Arial; background-color: rgb(246, 242, 233);">  2.教学手段跟上时代步伐。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是趣味性教学走进课堂的有效途径之一,在课堂上利用图片和视频提高课堂趣味性,在“道德与法治”一课的教学中,通过图片引入主题,通过视频引发学生思考,使整个学习过程更加直观。在视频中,学生可以通过现实社会中的实例,结合自身进行反思,为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念推波助澜。图片和视频能够从视觉和听觉上缓解课堂上枯燥的教学氛围,调节课堂气氛,也能使学生适时放松,形成合适的教学节奏。</span><br/><span style="color: rgb(62, 58, 57); font-family: Arial; background-color: rgb(246, 242, 233);">  3.走出教室,实践教学。“道德与法治”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仅能学习到的法制知识,同时能够树立自身正确的道德法治观以及法治意识。而课堂内的教学并不能保证大多同学真地能够体会到课本内教学知识的意义,因此,教学地点不应该局限于教室,而是应该尝试走出教室,走进社区,走进法庭,通过社会调查使得道德法治更显权威性、生动性和真实性。学生接触真实案例比在课堂中阅读课本案例更能有多触动。当然,也能够请相关单位的工作人员到学校来,为学生讲述某些案例,甚至组织学生参加宣判大会。</span></p>

回复(1)

朱文杰 2020-06-09 17:51

<p><span style="color: rgb(62, 58, 57); font-family: Arial; background-color: rgb(246, 242, 233);">关于趣味性教学,在《现代汉语词典》中对“趣味性”一词的解释是:使人愉快、使人感到有意思、有吸引力的特征。因此,趣味性教学就是在教学过程中,增加趣味性,通过不同的方式使学生对课程的兴趣提升,更乐于主动学习知识。趣味性教学区别于传统的“灌输型”教学,是一种有情感体验的学习过程,教师通过不同的教学形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最终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span></p>

回复(0)

朱文杰 2020-06-09 17:50

<p><span style="color: rgb(102, 102, 102); font-family: 微软雅黑, 宋体; background-color: rgb(255, 255, 255);">&nbsp;在初中阶段,思想品德课的主要目的是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品德,树立责任意识,形成科学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思想品德课程对于学生的成长起着基础性的作用,但是,我国初中思想品德教的方式仍以传统的教学模式为主,随着新课程改革的理念的不断渗透,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更多的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初中思想政治课堂上如何体现趣味性是广大思想品德教师探究的话题。</span></p>

回复(0)

共 52 条记录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 跳转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