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有2条记录,有2人参与

储海燕 2017-11-23 12:10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等常见俗语说明发掘“习作源”的不易。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看问题,从不同层面想话题,寻找习作的源头活水。

回复(0)

朱妍 2017-11-23 10:49

&nbsp;&nbsp;&nbsp; 当前学生习作的弊病之一就是“内容空洞,无病呻吟”,即没有自己的认识感悟,缺乏真情实感。这种特征表现为两种现象:一是套用范文,穿靴戴帽;二是陈年冷饭,一炒再炒。细想想,学生也很无辜:两点一线的单调生活使他们缺少来自生活实践的直接经验,经典阅读的匮乏又使他们缺少写作素材的储备,缺少间接经验的输入。《语文课程标准》对写作有明确的要求,要“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所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引导学生通过丰富的阅读情感体验,更好地认识自己、认识社会,认识生活。<span></span> <p> <span style="background-color:#9caec1;font-style:normal;font-family:'Microsoft YaHei', 'Helvetica Neue', SimSun;color:#323e32;font-size:14px;font-weight:normal;"></span>&nbsp; </p>

回复(0)

共 2 条记录 <上一页 1 下一页 > 跳转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