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有8条记录,有3人参与

袁玲君 2017-11-07 09:07

<p class="MsoNormal" style="text-indent:15.75pt;"> 氯化钠晶胞中钠离子、氯离子的个数以及配位数时,可以切小的方的土豆块或萝卜块,加上牙签,学生自己动手搭建模型,搭完后观察,不但方便理解,而且加深印象,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p>

回复(0)

袁玲君 2017-11-07 09:07

金属晶体的原子堆积方式,仅仅看教材的图,学生难以想象,这时候可以用学生非常熟悉的乒乓球,通过不同位置的摆放、堆积,学生理解起来就很容易了,而且还印象深刻.

回复(0)

袁玲君 2017-11-07 09:06

在讲授杂化轨道的时候,采用气球模型说明杂化轨道伸展方向与稳定性的关系,特别容易理解,学生自己动手,课堂也充满了乐趣.

回复(0)

袁玲君 2017-11-07 09:06

在晶体结构的教学中使用实物模型,学生能够更直观地理解

回复(0)

袁玲君 2017-11-07 09:03

化抽象为形象,在选修《物质结构与性质》中特别多,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如果单凭想象是很难理解的,做模型的体验极大地改变了教学的面貌,从而增加了知识的可接受性.

回复(0)

何建平 2017-11-02 21:25

<p style="text-align:justify;text-indent:20.6pt;"> 由<span>“</span>键<span>”</span>和 <span>“</span>肌腱<span>”</span>体会离子键的本质:当阴阳离子间引力和斥力相等时,就形成了稳定的结构。我们把阴阳离子之间的这种作用力称为离子键。语文词典中对“键”和“肌腱”的解释是这样的:键:安装在车轴头上管住车轮或使轴与齿轮等连接固定的零件。肌腱:肌腹两端的索状或膜状致密<a href="http://baike.baidu.com/item/%E7%BB%93%E7%BC%94%E7%BB%84%E7%BB%87" target="_blank"><span>结缔组织</span></a>,便于肌肉附着和固定。一块肌肉的肌腱分附在两块或两块以上的不同骨上,由于肌腱的<a href="http://baike.baidu.com/item/%E7%89%B5%E5%BC%95%E4%BD%9C%E7%94%A8" target="_blank"><span>牵引作用</span></a>才能使肌肉的收缩带动不同骨的运动。离子键是离子结合为晶体的原因与<span>“</span>动力<span>”</span>。离子好比各种建筑材料,而离子键好比粘合剂。如果没有粘合剂,就造不成高楼大厦,没有离子键,也形成不了晶体。<span></span> </p>

回复(0)

黄娟 2017-10-31 21:47

《物质结构》中讲述电子在核外运动遵循统计规律时。可以通过启发和讨论的形式获得以下共识:蜜蜂在某一朵花采蜜时,没有确定的飞翔路径,似乎没有规律。但长时间多次仔细观察就会发现:蜜蜂在这朵花的近处远处都可能出现,但蜜蜂总会在离花近的地方出现机会多。可以说这就是蜜蜂在对一朵花采蜜时的运动规律。然后引出电子运动的统计规律。学生就好象在不知不觉中掌握了统计规律,由好奇, 成功到对这门学科的兴趣。

回复(0)

黄娟 2017-10-31 21:47

比如我们要讲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电子、质子和中子都是微观的,如果只是用语言去描述,很难把学生的思维给打开,让其相信没有任何印象的东西。而如果我们通过宏观物体,如太阳与地球的相对运动的形象描述,根据其相似性来引出电子对于原子核的相对运动,由宏观物体的运动特征对比归纳出微观电子的运动规律特征。通过形象的类比,及突出了事物的本质,又较好的激发了学生学习化学的潜能,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回复(0)

共 8 条记录 <上一页 1 下一页 > 跳转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