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有24条记录,有10人参与

张洁馨 2017-11-16 16:55

整本书的阅读老师必须要先读,并且有自己的感悟,才能与学生之间有所交流。语文学习前几期有关于水浒传的整本书阅读给了我很大启发。

回复(0)

王霞 2017-11-16 14:05

阅读应该是兴趣阅读为主,任务阅读为辅。相信会有很大的收获的。

回复(0)

王霞 2017-11-16 14:04

大阅读任务型的阅读,会削弱一部分学生的阅读兴趣,学生喜欢阅读,但是一提做笔记,写读后感,就不愿意看了

回复(0)

王霞 2017-11-16 14:03

语文大阅读是我们一直提倡的,但是高考的指挥棒,很难让这一措施落实下去,偶尔开展,也是流于形式。实际的效用并不大。

回复(0)

郑世顺 2017-11-09 15:23

最好教师自己先读,然后和学生谈谈自己的感受,让学生对这本书有个大概的了解,再指导他们去阅读,最后师生一起交流,谈认识,谈感悟。

回复(0)

严林芳 2017-11-08 09:54

<p class="pl_nr" id="noesc_context_688399" style="color:#333333;font-family:微软雅黑;background-color:#FFFFFF;"> 整本书阅读在高一进行应该是最有效的,此时也最有时间进行。此时学生的求知欲强,教材的选材面广,平时考试的压力应试性较弱,正可以进行整本书的阅读。学生自主的选择阅读,其阅读趣味、阅读速度、阅读效率应该均能走向较好的方向。 </p> <div> <br /> </div>

回复(0)

陈友锋 2017-11-06 19:36

<p> 整本书阅读,应该是先有“顶层设计”,即,在“散读”——一篇篇文章之后的“整”怎样突出?怎样设计?设计者,不仅仅是给一本书,还应设计最终的走向。 </p>

回复(0)

张文龙 2017-11-06 10:28

最好的方法是师生共读,各抒己见。还可以让学生读名著赏析,例如我看金庸小说,是看了陈墨的书以后,才有更深刻的理解的。

回复(0)

杨敏 2017-11-02 19:33

<p> 我也比较赞成陈老师的观点,无论读什么书,首先是教师先读起来,有挑选,然后要带动起学生阅读的积极性,比如,前一段时间刚刚读完《岛上书店》,我在上课的时候就稍微跟学生聊了一点,谈了谈读完这本书我的感受,昨天讲到一篇作文的审题训练约翰唐恩的“没有谁能像一座孤岛”,把其与《岛上书店》结合讲解,学生听的津津有味,我想这样学生至少会对这本书格外好奇。 </p>

回复(0)

陈芬 2017-10-31 18:07

<span>不管推荐什么书,这个整本书的阅读老师必须要先读,并且有自己的感悟,方能与学生之间有所交流。</span>

回复(3)

王青寅 2017-10-31 15:50

整本书阅读受到重视的程度。上周末,天一中学的教学活动,同样也研讨了整本书阅读的策略。也许,你或你们有了更切实有效的方式方法,请不吝赐教。

回复(1)

王青寅 2017-10-31 15:50

就整本书阅读的课程建设、课堂教学及推进管理等问题,进行研究性教学、论坛讨论和经验交流。由此可见,

回复(0)

王青寅 2017-10-31 15:49

为了进一步推进整本书阅读的教学实践与研究,《语文学习》杂志编辑部与中国教师发展基金会课题组、上海市教委项目组联合举办“整本书上阅读上海论坛”,

回复(0)

王青寅 2017-10-31 15:41

谢小青老师和宋姝芳老师的课,展示了她们个人及学校在整本书阅读中的思考和探索,也取得了一些经验,受到了参与者的好评与重视;

回复(0)

王青寅 2017-10-31 15:38

其实,国家教育部对此是非常非常的重视。在国家新版课程标准即将颁布之际,整本书阅读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回复(0)

共 20 条记录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 跳转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