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有9条记录,有1人参与

祁宗明 2020-10-24 23:11

老师的一言一行无一不渗透着老师的品德和作风。其言行能使学生由衷的敬爱,便能吸引或引导学生去模仿。所谓师德,就是教师具备的最基本的道德素养;师风,是教师这个行业的风尚风气。爱岗敬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诲人不倦,有教无类…。&nbsp; <br>热爱学生,尊重学生是教师最基本的道德素养。&nbsp;一个教师

回复(0)

祁宗明 2020-10-24 23:11

教师对学生有深情厚意,关心,爱护学生,使学生觉得老师和蔼可亲,师生关系融洽,没有心理距离,同时容易形成老师的威信。师生间真挚的情感,必定有着神奇的教育效果,会使学生自觉地尊重教师的劳动,愿意接近老师,希望与老师合作,向老师袒露自己的思想。&nbsp;

回复(0)

祁宗明 2020-10-24 23:10

亦师亦友,民主平等,是“好教师”的最重要特征&nbsp;

回复(0)

祁宗明 2020-10-24 23:10

一个好老师要有好的生活习惯和注重仪表,注意给学生留下的影响。老师的穿着打扮,情态举止都体现了老师的气质和性格,会让学生模仿的效果。会给学生带来今后生活的影响。也会影响学生对老师的判断,体现老师是否幽默风趣。

回复(0)

祁宗明 2020-10-24 23:09

新课程改革已全面铺开,其主要理念就是“以学生为本”,关注学生的主体地位,而尊重学生,平等对待学生。并不是一味教书而不育人,不是老师为主体而是学生。我们不能把学生教成只会做题不会思考不会做人的人。

回复(0)

祁宗明 2020-10-24 23:09

一个好老师不会只考虑自己的利益而抛弃别人的利益,学生不是老师的消费者,学生也不是老师的商品。因为“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

回复(0)

祁宗明 2020-10-24 23:05

教育的组成是老师和学生,所以说老师和学生是统一的整体,相辅相成,密切相关。他们两者是构成教育的对象。&nbsp;

回复(0)

祁宗明 2020-10-24 23:05

老师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而因材施教。学生的个体差异是不同的。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根据学生的不同年龄不同阶段不同时期不同特点而因材施教,而不是“依葫芦画瓢”和“一把抓”。我们要了解学生需要去传授什么。&nbsp;

回复(0)

祁宗明 2020-10-24 23:04

学会倾听,学会理解,学会宽容,学会欣赏,懂得赞美,善于交流,成为学生成长的伙伴,成为学生成长的引导者和鼓励者,成为“孩子们的同志和朋友。&nbsp;在学生心灵中栽下一棵尊重的幼苗,用爱心去浇灌,必将伴随其生命的成长竖起人格的参天大树。

回复(0)

共 9 条记录 <上一页 1 下一页 > 跳转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