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有1条记录,有1人参与

丁开艳 2019-08-18 18:25

<p>班主任应转变教育思想、改革班级管理模式、在班级中建立良好的德育氛围,只有这样才能在班级中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p><p>一、转变教育思想思想是行为的先导,教师必须先树立学生为主体的意识,再加强学生自身主体意识,通过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来展示学生主体人格。要引导学生在学习和集体中发挥自己的主体性,摆脱传统教育理念的束缚,让学生真正成为教育主体。</p><p>二、改革班级管理模式学生是教育的主体,教师是其引导者,班主任的责任就是领导学生当好主角。为了让学生有自主意识,让每个学生参与到班级管理中来,我对班干部的任命进行了改革。首先,竞选班干部。其次,在班上设立一种新的体制——值日班长制。平时,班主任事无巨细一统到底,老师怎么说,学生怎么做,班干部只是老师的助手。值日班长的设立,使学生能主动参与到班级管理中来,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人公精神。值日班长是按座位每人轮流当一天,这一天内的职责就是组织学生参加当天的各种集体活动,督促检查班级的各种日常工作。这一制度的设立,锻炼了学生自主管理能力,使更多的学生在班级管理活动中得到发展,变“要我干”为“我要干”。再次,建立监督机制。班干部竞选产生,值日班长轮流当,谁来制约他们呢?他们毕竟是小学生,不可能时时刻刻能管好自己。因此需要在班上设立了监督岗,如果学生对班干部的工作有意见,可以进行投诉,由监督岗的成员进行调查处理。最后,在班上建立竞争机制,增强危机意识与合作意识。如今的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让学生在班级管理中参与竞争,可以使学生在竞争中既培养竞争意识,又提高竞争能力,同时养成学生学生自强自立,自信向上,坚韧顽强的品格。班级也会充满活力,充满朝气。同时,在竞争中,也让学生们看到只有团结合作,才能取得更大的成绩,使他们能尝试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为全面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三、建立良好的德育氛围首先,在班级中建立良好的德育氛围能更好地发挥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小学生年龄小,他们的能力毕竟有限,班主任要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在指导学生的工作时要循循善诱,为学生创设自主管理的气氛,引导学生积极开动脑筋,根据班级特点,能动地、自主地进行工作,做好自己主管的工作。如果班主任此时包办代替或放任自流,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其次,教师的期待是一种潜在力量。班主任在管理工作中有效地运用这种期待,使之发挥出强大的力量,也是建立良好德育氛围的重要途径。实践中,我在公开场合向学生施以集体整体的期待,希望他们是一个团结、向上的集体,更希望他们是一个能自主管理自己的集体。每开展一次活动,作出一项决议要集体讨论时,班主任此事时他们中的一员,和他们交流,即使方案有不周之处,也让学生从中汲取教训。经过不断努力,班级工作有了很大起色,学生真正感到自己成为了主人。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是既把学生当教育的客体,又把学生当作教育的主体,和教师在教育中的主导地位的体现。通过让学生参与班级管理,进而学会自我管理,使他们的自主性、能动性、创造性得到了很好的发挥,给予了他们一片真正属于自己的天空。</p><p><br/></p>

回复(0)

共 1 条记录 <上一页 1 下一页 > 跳转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