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有712条记录,有370人参与

巴扬花 2016-11-28 20:08

不要以为德育工作只是班主任的事情,德育工作应该是贯穿在整个教育中的,作为一名教师既要教书又要育人,只有做到这一点才能让我们的课堂充满阳光!

回复(0)

巴扬花 2016-11-28 20:08

不要以为德育工作只是班主任的事情,德育工作应该是贯穿在整个教育中的,作为一名教师既要教书又要育人,只有做到这一点才能让我们的课堂充满阳光!

回复(0)

明洁 2016-11-28 17:51

无论是研读专业的教育教学理论,还是阅读大量的经典文学作品。

回复(0)

明洁 2016-11-28 17:51

我们通过阅读文学来培养爱心和审美情趣,通过阅读专业理论来培养求真务实的技能本领。

回复(0)

陈永鹏 2016-11-28 15:23

[培根《论读书》]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学习数学使人精密,物理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高尚,逻辑修辞使人善辩。总之,“知识能塑造人的性格”。

回复(0)

陈永鹏 2016-11-28 15:23

有点可悲的感觉。

回复(0)

陈永鹏 2016-11-28 15:22

书名(沉默的大多数),就是写着我们现在的大部分人,而学生也一样,回答问题的永远是那几个学生。

回复(0)

郑佳林 2016-11-28 12:36

无论是研读专业的教育教学理论,还是阅读大量的经典文学作品。对于我们教师而言,其功能最初便是丰富自身。我们通过阅读文学来培养爱心和审美情趣,通过阅读专业理论来培养求真务实的技能本领。

回复(0)

陈莉荣 2016-11-27 23:05

我是一名中职学校的声乐教师,学前教育专业的声乐课教学怎样与幼儿园音乐活动接轨,值得我们谈讨!

回复(0)

余芳 2016-11-27 15:45

作为教师,我们在工作中要不断总结与学习中提升自己,超越自我。阅读书籍,吸取精华,是提高能力,修炼自我的重要途径。 教师的一举一动,都会让学生可以揣摩效仿,有很多学生就是在教师的熏陶下爱上读书的

回复(0)

李丹 2016-11-26 23:18

<span style="color:#444444;background-color:#FFFFFF;">教师在教学中把教学的重点放在过程中,放在告诉学生知识形成的规律上,以便使学生的思维在教学进程中得到训练,既长了知识,又增了才干。</span>

回复(0)

孙军 2016-11-25 16:24

信息技术优化体育技术和技能的教与学、信息技术优化体育与健康基础知识的教与学,分别阐述在体育课堂教学中信息技术应用的一般策略,同时辅以教学的实例,以利于教师的理解并形成自己的认识。

回复(0)

谭志红 2016-11-24 19:52

在现代教育中,思考如何引导学生学会自主学习越来越重要。

回复(0)

王海崧 2016-11-23 13:03

<span style="color:#000000;background-color:#FFFFFF;">提到读书,人们很容易问到这句话。而我的回答却是“没用”!这个“没用”,只是提醒你:读书不要太功利化了,不要太实用了。太功利太实用了,就和陶冶人的情操的读书目的背道而驰了。这个“没用”,是从物质方面而言的,不是以实用功利为目的的,而是以陶冶情操、提升精神、升华人格、开拓视野、丰富人生、纯洁心灵为最终归宿的。<span class="Apple-converted-space">&nbsp;</span></span><br /> <span style="color:#000000;background-color:#FFFFFF;">  读书的“用”,不在眼前,不在当下,而是像甘霖雨露滋润万物之后,万物所呈现的那种清新、新鲜、水灵时的生机勃勃,是看不见和摸不着的。它是一种无形之用,是一种潜移默化,它能融进你的血液、精神、行动之中,悄悄地对你的生活、环境发生作用,会在不知不觉中改变你的人生轨迹。<span class="Apple-converted-space">&nbsp;</span></span><br /> <span style="color:#000000;background-color:#FFFFFF;">  为用而读书,不是真正的读书;为用而读书之人,不是真正的读书之人。此为至语。然以此为界,古今中外能称作读书之人者有几?人生于世处处充溢着世俗功利,老祖宗的“书中自有黄金屋”“颜如玉”的训导根深蒂固,不管如何挞伐并不能损其纤毫。真正的读书和真正的读书之人均是由功利之门而入,渐趋于无我之境的。文人亦概莫能外,职业性的眼睛一如贪婪的吸针,书海中的寻寻觅觅总是以汲取养分为目的的。即使是寻求精神的伴侣,也是在“寻”在“求”。当然,不带任何功利的读书是读书的至境,不存任何功利的读书之人,才能从中获取人生至高的享受。<span class="Apple-converted-space">&nbsp;</span></span>

回复(3)

王巧艳 2016-11-22 16:46

好奇,好动是孩子的特性:在孩子的身上少有条条框框的羁绊,所谓初生的牛犊不怕虎,他们忽视规矩的束缚,也不介意败落的失意。追求获取技术能力所带来的愉悦的愿望比成年人强烈。追求时尚潮流也是孩子的特性之一。还有反应敏捷灵活也是成年人所望尘莫及的。然而,孩子的认知能力和判断能力是有限的,学校在知识传授的地位是不可替代的

回复(3)

共 626 条记录 < 上一页 3 4 5 6 7 下一页 > 跳转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