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有129条记录,有63人参与

杨巧云 2017-05-17 10:35

在我们的日常教学中,如果学生与我们的观点产生了分歧,我们应当恰时肯定,同时也应当做出适时引导,并且及时反思。

回复(0)

江建平 2017-05-17 10:31

我关注的问题是:当今网络时代,学生如何更好地通过网络获取知识,而且能不受外界因素过多的干扰?就是如何能让学生在纷繁复杂的网络环境下“独善其身”?

回复(1)

黄中平 2017-05-17 08:49

学生是否可以将手机带入校园?每个学校的做法都不同,甚至每个老师做法都不同。这需要教育部门给予指导,给出标准最好。

回复(0)

曾思琼 2017-05-17 08:46

留守学生的问题,在家长不在家庭教育的情况下教师应么办?过多的关注他们会反感,过少的关注他们会觉得老师不关心,怎样把握这个度?

回复(1)

曾思琼 2017-05-17 08:45

在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不能很好设计和贯彻三维目标,或者顾此失彼,普遍存在施教者重视知识和能力的训练,忽视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不能运用科学合理的“过程和方法”,最大程度的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促进学生持续发展。

回复(0)

曾思琼 2017-05-17 08:44

要想让学生真正不受手机、网络冲击,除了学校教育,还得请家长配合,我会给我的学生布置每个假期的阅读目标。看完后,写一个心得体会。

回复(1)

陈映红 2017-05-17 08:36

我最关注的问题是学生玩手机、沉迷网络游戏问题,不可以让手机带学校使用。

回复(0)

颜海萍 2017-05-17 08:29

最关注的是留守学生的问题,在家长不在家庭教育的情况下教师应么办?过多的关注他们会反感,过少的关注他们会觉得老师不关心,怎样把握这个度?

回复(1)

颜海萍 2017-05-17 08:29

最关注的是留守学生的问题,在家长不在家庭教育的情况下教师应么办?过多的关注他们会反感,过少的关注他们会觉得老师不关心,怎样把握这个度?

回复(0)

谢海山 2017-05-17 08:28

<p id="noesc_context_1161575" class="pl_nr"> <p> 我最关注的是留守学生的问题,在家长不在家庭教育的情况下教师应么办?过多的关注他们会反感,过少的关注他们会觉得老师不关心,怎样把握这个度? </p> <p> <br /> </p>

回复(0)

贺秀芳 2017-05-17 07:55

在我们的日常教学中,如果学生与我们的观点产生了分歧,我们应当恰时肯定,同时也应当做出适时引导,并且及时反思。<img border="0" alt="" src="http://static.study.teacheredu.cn/el/pc/default/v1.0/c/js/plugin/kindeditor/plugins/emoticons/images/79.gif" />

回复(0)

贺秀芳 2017-05-17 07:54

如何能很好解决屡教不改的学生问题?之前有些尝试,对于这些学生,尽可能清楚他们的性格特点,然后对症下药。有些在我的坚持下,有了一些改变,但有些学生根本不变,不管是苦口婆心的劝说还是严厉的批评,甚至还与家长沟通了,依然“我行我素”。对此,我甚是苦恼。

回复(0)

吴双喜 2017-05-16 23:02

什么是真正得语文能力?语文教学要求的听说读写,在教学里被演绎为卷面f分数。难道这就是语文能力的正确打开方式?

回复(0)

房秋霞 2017-05-16 21:52

<p> <span style="background-color:#ffffff;color:#2f2f2f;">&nbsp;&nbsp;&nbsp;&nbsp;&nbsp; 语文教学中,我最想关注的是如何紧扣三维目标进行课堂教学。</span> </p> <p> <span style="background-color:#ffffff;color:#2f2f2f;">&nbsp;&nbsp;&nbsp;&nbsp;&nbsp; 新课程目标是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的,在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不能很好设计和贯彻三维目标,或者顾此失彼,普遍存在施教者重视知识和能力的训练,忽视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不能运用科学合理的“过程和方法”,最大程度的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促进学生持续发展。&nbsp; </span> </p> <p> <span style="background-color:#ffffff;color:#2f2f2f;">&nbsp;&nbsp;&nbsp;&nbsp;&nbsp; 解决策略:扎实地落实“知识与能力”目标。以低年级教学为例,在“识字”和“读书”教学时,要遵循字不离词,词不离句的原则完成好识字任务,并把“识字”这一重点学习任务渗透到整个教学过程中,指导写字当堂完成。在朗读时,要把“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作为的朗读三个层次,一步一步地递进的,引导学生走完从会读到读流利再到读好的过程,要设法创设情境,让学生的情感融入课文,和课文中的人物对话,和课文中的人物同乐同哭,而不是跳出课文之外,去鉴赏、品味文章。</span> </p>

回复(0)

房秋霞 2017-05-16 21:48

<span style="background-color:#ffffff;color:#2f2f2f;">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品质?我的做法是,<span style="background-color:#ffffff;color:#2f2f2f;">准确把握运用的“度”&nbsp;,把教学方式渗透到教学的各个环节中。不管什么课型的语文课,要积极倡导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并把它渗透到教学的各个环节中,不能把这种教学方式当作一个教学环节去设计,单纯地为了探究而探究,为了合作而合作,力戒形式主义。<span class="Apple-converted-space">&nbsp;</span></span></span>

回复(0)

共 113 条记录 < 上一页 2 3 4 5 6 下一页 > 跳转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