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有261条记录,有180人参与

许泽斌 2017-05-21 18:03

课堂模式的改变是大势所需,但是这个要看具体情况来分析,对于自觉且基础好的同学,可能取得效果就比较好,因此我觉得还是要因材施教。

回复(0)

黄诚河 2017-05-21 17:25

<p> 因材施教,不同层次的学生有不同学习特点,应该选择不同的课堂教学模式 <br /> </p>

回复(0)

郭永生 2017-05-21 11:24

改变教学模式,开展“学案导学”,先学后教,课堂效率是较高的。不过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要注意如何引导学生先学,如何才能使学生先学。

回复(0)

王景 2017-05-21 11:22

我觉得教法应如八仙过海一样,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切不可用一种方法,那种听见XX方法就不顾自己学生的实际情况就盲目地引来使用的做法是十分不妥的。也难见有好的效果。

回复(0)

王景 2017-05-21 11:21

教学中学生之间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现象,并表现在教学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表现,如努力程度、反应速度、对教学内容在理解程度等也存在着差异,不同的学生发展的水平、提高的程度、不同的教学内容学习上都会存在着差异

回复(0)

王景 2017-05-21 11:21

<p id="noesc_context_1277667" class="pl_nr"> 课堂模式是改革是趋势,我觉得这个主要是要调动学生积极性,主动性,当然,事物都有两面的,在基础知识缺乏的学生身上就不能很好的体现新模式的优点了,所以,我觉得还是因人施教吧。 </p>

回复(0)

王景 2017-05-21 11:19

个人觉得还是得因材施教吧,不同层次的学生会有不同的教学效果,不同学习层次、不同学习特点,应该选择不同的课堂教学模式 <br /> <br />

回复(0)

王景 2017-05-21 11:18

<p id="noesc_context_1322027" class="pl_nr"> 这些个改革,主要就是让学生配合,参与到教学中来,对于人数比较少的班级应该比较好操作,对于人数较多的班级,教师操作起来就有点束手束脚了,甚至有可能整堂课都去维持纪律了 </p>

回复(0)

刘天秀 2017-05-21 11:06

能不能提高学生成绩那就看经过三年后学生的中考成绩或高考成绩不就可以很大程度上说明结论了吗?

回复(0)

谢思安 2017-05-21 10:41

把课堂还给学生,以学生为中心...这些想法都是好的,应当提倡的。但是也在考验老师的能力,如果组织的好,根据学生采用不同的措施,那当然是好。要不然,还比不上传统教学。

回复(0)

和江 2017-05-21 01:36

我想我们应该“因材施教”,就是要看好我们的主体对象“学生”,看看他们是否适合,如果对于新的课堂模式,学生感觉 <p> 难以接受,那就考虑不要更改教学模式了。 </p>

回复(0)

尹云 2017-05-20 20:34

这些个改革,主要就是让学生配合,参与到教学中来,对于人数比较少的班级应该比较好操作,对于人数较多的班级,教师操作起来就有点束手束脚了,甚至有可能整堂课都去维持纪律了

回复(0)

黄竞斌 2017-05-20 15:37

<span style="background-color:#ffffff;color:#333333;">我在进行课堂教学时,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综合运用全班教学与分组教学、教师指导与学生自学等手段,实施分层区别教学。如“分合式”教学,教学起始阶段是集体同授,教师抓住当堂训练重点、难点进行解题方法指导,帮助学生明确要点,理清思路,建立良好的认知结构,并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以良好的心理状态参与学习。</span>

回复(0)

廖云秀 2017-05-20 14:34

基础好的学生实施起来相对容易。对于基础不好的学生,可能在课堂上不能抓住重难点。对教师自身,要求学业很精,并且想法比较成熟,对课堂时间有很好的规划,应对各种情况,有各种方法,不做充足的准备,是不能贸然实施的。

回复(0)

廖云秀 2017-05-20 14:34

为了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学生先预习,的确是不错的选择,但是,如果这种学习没有外界的帮助的话,可能效果不太好,时间久了可能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要取得好的效果,以下两点应该是重要的:第一,教会学生的方法,增强学生学习的能力;第二,给学生提供一些必要的帮助,比如“微课”!!

回复(0)

共 256 条记录 < 上一页 2 3 4 5 6 下一页 > 跳转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