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有303条记录,有160人参与

王燕 2016-11-26 19:24

<span style="color:#333333;font-family:宋体;line-height:26px;background-color:#FFFFFF;">阅读是获得灵感的一种很重要的、不可替代的方法,唯有阅读,才能让自己获得更多、更丰富的素材</span>

回复(0)

王燕 2016-11-26 19:23

<span style="color:#333333;font-family:宋体;line-height:24px;background-color:#FFFFFF;">阅读是获得灵感的一种很重要的、不可替代的方法,唯有阅读,才能让自己获得更多、更丰富的素材,才能够才思如泉涌,取之不尽。</span>

回复(0)

苏月英 2016-11-26 18:12

读着雷夫老师一个个看似平凡但却用心的教育教学过程,心中感慨万千,曾经我们之间的心情感受是如此的相像,雷夫老师不断用他的智慧,用他的力量创造出奇迹

回复(1)

苏月英 2016-11-26 18:11

第二阶段:我想要奖赏。雷夫老师认为,用礼物或金钱换取孩子良好行为的做法是很危险的,我们要让孩子知道,行为得宜是应该的,不需给予奖赏。他的话是有依据的,可是纵观我们的课堂,从幼儿园到小学甚至是初中,有多少不是在奖与罚中进行的,奖励成了孩子们最爱的一种方式,“贿赂行为”常见于全国各地的教室。

回复(0)

苏月英 2016-11-26 18:11

二、寻找第六阶段。 雷夫老师把劳伦斯·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六阶段”的观点导入任教的班级,使“六阶段”成为凝聚全班的粘着剂,引导学生学业和人格的成长。这“道德发展六阶段”仔细研究是很有借鉴意义的。 第一阶段:我不想惹麻烦。从踏进校门的那一刻起,大多数的孩子就开始接受第一阶段的思考训练,一切行为几乎都以“不惹麻烦”为原则。“安静,老师来了!”孩子们紧张地彼此告诫。他们做作业是为了不惹麻烦,他们排好队是为了让老师高兴,在课堂上安静地听讲是为了赢得老师的宠爱。而为人父母、为人师长的我们,总是威胁说“不乖就要你们好看”,或是“等你爸回来,你就倒大霉了。”这种思维不断地被强化着。但是,这样教小孩是以恐惧为基础,而我们要孩子们有良好行为表现的最终目的,是让他们相信这么做是对的,不是因为害怕惩罚才去做。 雷夫老师在上课的第一天就开始和孩子们建立伙伴关系。他会先请孩子们信任他,同时承诺对他们的信任,让孩子们把第一阶段的思维抛在脑后。雷夫老师强调的是首要动机的正确引导,对孩子们的一生将有很大影响。

回复(0)

苏月英 2016-11-26 18:11

一、营造像家一样温暖的教室。 第五十六号教室为孩子们打造了一座躲避暴风雨的天堂。在这里没有害怕,雷夫老师用信任取代恐惧,做孩子可以依赖的依靠,讲求纪律、公平,并且成为孩子们的榜样。正如他所说的:“孩子们以你为榜样,你要他们做到的事情,自己要先做到。我要我的学生和气待人、认真勤勉,那么我最好就是他们所认识的人中最和气待人、最认真勤勉的一个。”所以无论是走出去的还是呆在里面的孩子,都认为这里是最温暖的地方。

回复(0)

程凌波 2016-11-26 17:35

教师多读书,才有资格要求学生多读书

回复(0)

苏月英 2016-11-26 12:32

教育方面从来都不缺乏好书,缺乏的是发现精神

回复(1)

潘江塔 2016-11-25 22:47

好好读书

回复(0)

潘江塔 2016-11-25 22:44

静心读书

回复(0)

龚新万 2016-11-25 19:52

书以明志

回复(1)

卢华平 2016-11-25 15:26

业余读书是一种修养,读书不能只读有趣的书,还要读一些有用的书。专业书籍要常读。

回复(0)

史钦 2016-11-25 13:34

<p id="noesc_context_29199613" class="pl_nr"> 多读书才能具有更多的智慧。才能满腹经纶、学富五车,才能知识渊博,教学中做到旁征博引,妙处横生。 </p>

回复(0)

刘庆 2016-11-25 12:21

多读书读好书才能更好的成长。

回复(0)

常亮 2016-11-25 11:39

作为老师,要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身教重于言教!

回复(0)

共 240 条记录 <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 跳转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