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有1条评论,有1人参与

湛东淇 2016-11-17 16:58

<p class="pre" style="margin-left:0.0000pt;text-indent:0.0000pt;background:#FFFFFF;"> <span>本学期,我从教学实际出发,不断养成自我学习与自我反思的习惯。</span> </p> <p class="pre" style="margin-left:0.0000pt;text-indent:0.0000pt;background:#FFFFFF;"> <span>教</span><span>师专业发展</span> </p> <p class="pre" style="margin-left:0.0000pt;text-indent:0.0000pt;background:#FFFFFF;"> <span>新一轮课程改革以其无与伦比的创新性、发展性唤醒了致力于教育事业的广大教育工作者,广大教师将面对自主、合作、探究的课程文化和全新的教学情境的挑战。我们也清醒地意识到:在社会转型、教育观念不断更新的时代,教师本身的专业发展,不但是学校教育质量的根本保证,更是学校教育内涵不断提升的动力之源,是学生潜能发展和学校可持续发展的最关键因素。可是,教师的专业发展的现状并不如我们想象的那么乐观。尤其是民族贫困地区,由于条件的限制,教师外出的学习机会十分有限,学习的渠道不畅,终身学习观念未形成,从而导致教师学科水平不高,教育观念陈旧,难以满足现代教育的需求。因此,如何能帮助教师切实领悟新课程的深刻内涵,采取有效的研修策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就成了新课程改革工程中最现实、最关键的一个环节。</span>1、校本研修的基本理念 </p> <p class="pre" style="margin-left:0.0000pt;text-indent:0.0000pt;background:#FFFFFF;"> <span>校本教学研究的理论基点是,学校是真正发生教育的地方,教学研究只有基于学校真实的教学问题,才有直接的意义。</span> </p> <p class="pre" style="margin-left:0.0000pt;text-indent:0.0000pt;background:#FFFFFF;"> <span>本研修,无论是作为一种教学研究活动,还是作为一种教学研究机制,其直接的目的都是为了改善学校实践,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师和学生共同发展。其中的核心是教师的专业发展和学生的身心健全发展,这是体现学校交办学水平的主要内容。丢掉了这个直接目的,校本研修的灵魂也就丢掉了,</span>“学校为本”就会变成一句空话。 </p> <p class="pre" style="margin-left:0.0000pt;text-indent:0.0000pt;background:#FFFFFF;"> <span>教师研修的直接目的是否指向改善学校实践、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师和学生共同发展,一个重要的标志就是看它是否植根于教师和学生的日常教学活动,是否与学校日常教学行为的改善联结起来。而且,评判的最终主体应该是学校的校长、教师和学生,而不应该是学校之外的其他主体。这一点,需要有制度上的保障,也就是说,当学校认为研修没有直接指向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发展时,他们应该在制度上能够很顺利地表达他们自己的感受和要求。这并不是否定校外评价的重要性,而是要在制度上确认校内评价的应有地位和作用。校本研修的成果,包括它的目的指向,应该由学校师生自己确认,这一点在制度上应该获得更多的鼓励和肯定。研修中存在的一些为研修而研修、为</span>“装门面”而研修的现象,是与校本研修的基本理念背道而驰的。2、怎样开展校本研修 </p> <p class="pre" style="margin-left:0.0000pt;text-indent:0.0000pt;background:#FFFFFF;"> <span>校本研修是以校为本的研修,是将教学研究的重心下移到学校,以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面对的各种具体问题为研究对象,以教师为行动主体,理论和专业人员共同参与,强调理论指导下的实践性研究。其生长点在学校,立足点也在学校。因此,在学校建立扎实有效的校本研修管理机制尤为重要。</span> </p>

回复(0)

共 1 条记录 <上一页 1 下一页 > 跳转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