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有6条评论,有1人参与

钟远志 2016-07-11 22:44

作为一名学科教师,对本学科教学的理解构成了其基本的行动准则,物理学也是一样。“闷着头干”成为不了一个明智的物理教师。我们要扪心自问,物理学科教学区别于其他学科的根据在哪里?什么是物理学科培养目标。 多年来,我们的物理教学都陷在“题海”之中,有教师这样描述当今的物理教学:直接给结论,然后“上”题。如果都是这样的话,即使“上题”,又能怎么样呢?做题无非就成了对现成结论的框套或演绎。博主认为,多年以来,物理教学没有物理学的“味”反倒都是数学的味道了,物理课片面注重逻辑思维的训练,实际上把物理课上成了数学课,真正的物理教育落空了。

回复(0)

钟远志 2016-07-11 22:44

我认为真正成功的物理教学不是学生会做题,而是其观念的深刻变化,这甚至是一个有些痛苦的过程。有学生甚至比之为“扒掉一层皮”的过程,有老师则将一个良好概念的形成比作精耕细作一块贫瘠的土地。这块土地就是大脑,而概念这粒“种子”从发芽到结果是要一个过程的,甚至是持续整个中学三年,所以,老师们警告学生:物理学习拖不得!

回复(0)

钟远志 2016-07-11 22:44

依据人类认识的一般规律,理解概念不仅存在从具体到抽象的第一次飞跃,也存在从抽象到具体的第二次飞跃——即“物理意义”的获得。第二次飞跃同样是非常重要,且异常困难的。然而目前的研究大多集中于第一次飞越,第二次飞越则仍然是缺失的,也是目前存在的空白。从这个意义上说,时下所谓“概念转变”实则是“半截子”的。

回复(0)

钟远志 2016-07-11 22:43

第二个环节是“物理意义”的获得。有研究者认为:“物理意义”是个由来已久而又模糊的概念。一般地讲,物理量的物理意义是指这个物理量的全部内涵与外延及其反变关系。然而博主认为,“物理意义”乃是实践对物理结论的检验结果,体现着结论与实际的符合性。这就是物理观念从抽象到具体的“第二次飞跃”。

回复(0)

钟远志 2016-07-11 22:43

如何让学生形成物理观念 第一个环节是抽象与概括思维的训练,这是形成概念的必经之路,从感性到理性的第一个台阶,一直以来却总是被忽视。可喜的是目前已经有学者指出了这一缺失。

回复(0)

共 6 条记录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 跳转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