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有14条评论,有5人参与

褚秀丽 2016-05-03 08:34

通过对照视频内容学习,我对课堂教学的小策略研究有了新的感悟。简单地说,我们教师在研究的问题上,对象主要是学生。那么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出现一些小现象、小问题,这样教师就要努力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做一些反思性的一些叙事,总结一些小策略,并把这些小策略运用到教学实践中去。我们教师就是在教学中,发现问题,探索寻找研究问题的解决办法。学生学习中的问题是不断地出现,那么导致我们要进行不断地研究,不断地寻找解决问题的小策略。

回复(0)

褚秀丽 2016-05-03 08:33

通过理论学习,教师对自主学习的课堂意义有了更深的认识,掌握了自主学习方法的指导策略及途径,为课堂教学积累了坚实的理论基础。通过课例教研,教师进一步改进了课堂教学,课堂教学效果有了明显提高

回复(0)

褚秀丽 2016-05-03 08:33

通过本次远程培训,我的收获很大,感到对自己的教学工作有很大的帮助。我认识到在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大有好处。 “小组合作学习”这一教学模式的应用给课堂教学注入了活力,它不仅充分发挥了师生间、生生间的相互交流,协作功能;而且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团队精神,让学生由被动变为主动,把个人自学、小组交流、全班讨论、教师指点等有机地结合起来,进而促使小组之间合作、竞争,激发了学习热情,挖掘了个体学习潜能,增大了信息量,使学生在互补促进中共同提高。下面是我在具体实践过程中的几点收获。 一、小组合作学习拓宽了学生学习的空间 小组合作学习不仅将学生个体间的学习竞争关系改变为“组内合作”、“组间竞争”的关系,还将传统教学中的师生之间单向或双向交流改变为师生、生生之间的多向交流,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发表自己的看法,为他们提供一个较为轻松、自主的学习环境,提高了学生创造思维的能力,而且还将学生课内学习延伸到课外,使他们在参与学习的活动中得到愉悦的情感体验。 二、小组合作学习更能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主动参与的意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小组合作学习要求学生向组内成员阐述自己的看法,这不但可以增加学生学以致用的机会,还可以增强他们对学习的爱好,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还可以使他们接受不同的观点,扩展他们的视野,促进思维的发展。 三、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 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强调小组中每个成员都要积极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并且每个成员都带有极大的热情,学习任务由大家共同分担,集思广益,各抒己见,人人都尽其所能,这样问题就变得较容易解决了。它为每位学生参与学习提供良好的教学氛围,为发展学生的合作品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以及终身学习的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小组合作学习是同学之间互帮互学,彼此交流知识的过程,也是互爱互助,相互沟通感情的过程。它使每一成员都溶入集体中,增强了集体意识。 四、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合作学习把学生由旁观者变为参与者。它要求那些已经掌握某种知识和技能的学生把知识和技能教给其它成员。作为讲授者的学生,为了能够教得更清楚、透彻,必须对所学的材料进行认真的阅读和分析。其它学生也希望在课堂上表现出色,因此他们就要做好充分的预习工作。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自学能力自然就提高了。 总之,在教学中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形成了师生、生生之间的全方位、多层次、多角度的交流模式,使小组中每个人都有机会发表自己的观点与看法,也乐于倾听他人的意见,使学生感受到学习是一种愉快的事情,从而满足了学生的心理需要,促进学生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和谐发展,最终达到使学生爱学、会学、乐学的目标,进而有效地提高了教学质量。本次培训受益匪浅,感谢老师的辛勤付出。

回复(0)

褚秀丽 2016-05-03 08:32

实践证明,学生在不平等的环境中学习是被动的,紧张的,不愉快的。学生也容易产生厌学到心理。因此教师对学生的期盼和希望可以产生巨大的感召力,让学生在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中才找到自己,激发兴趣,自主地学习。例如:上课伊始,创设一种轻松的氛围,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对称》教学中,首先出示对称图形的一半,让学生猜是什么动物,来激发他们的学习欲望,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也可以通过扮演角色,把学生带入到具体情境中,如:《乌鸦和狐狸》一课,让学生分别扮演乌鸦,狐狸,读好它们之间的对话,了解乌鸦和狐狸的不同性格,还可以设计不同的教学活动,调动学生学习兴趣。

回复(0)

褚秀丽 2016-05-03 08:31

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引导的特点是含而不露,指而不明,开而不达,引而不发。引导的内容不仅包括方法和思维,同时也包括做人的价值,引导可以表现为一种启迪,学生迷路时教师不是轻易的告诉方向,而是引导他辨明方向;引导可以表现为一种激励,当学生登山畏惧时,教师不是拖着走,而是点起他内在的精神力量,鼓励他不断的向上攀登。如在教学生字“他、她、它”时,我一开始教学生根据平时的笔画、偏旁记忆字型,再教他们根据生活实际区分“他、她、它”的用法,并请两个同学讲解。再让学生仿照区别“的、地、得”的用法,由此引导学生记住了怎样联系生活实际记忆同音异性字。这样学生很容易理解。在教学中作到了方法先导。(3)教师应从“师道尊严”的架子中走出来,成为学生学习的参与者。教师参与学生学习活动的行为方式主要是:观察、倾听、交流。教师观察学生的学习状态,可以调控教学,照顾差异,发现“火花”。教师倾听学生的心声,是尊重学生的表现。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既有认知的交流,更有情感的交流,既可以通过语言进行交流,也可以通过表情、动作来实现交流。这样,我在教学中也学到了许多知识,同时缩短了学生与教师之间的距离,学生把我当成了他们学习的伙伴,愿意与我进行探讨、互相交流。

回复(0)

共 14 条记录 <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 跳转到